相关内容列表:
在情境中阅读, 在生活中体验

作者(来源):罗 珏    发布时间:2006-03-30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呢?如何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情感活动呢?我们或许可以从《杏儿熟了》的教学片断中得到一些启发。

案例:  在家长开放月教研活动中,有位老师这样教学对重点句的理解。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齐读这句话———“有果子大家吃才香甜        师:面对奶奶偏爱小伙伴的做法,我有些不高兴;听着奶奶有果子大家吃才香甜的话语,我似懂非懂。不过,我还是遵照奶奶的吩咐去做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终于明白了奶奶说的那句话。同学们,你们明白吗?现在就让我们来演一演那充满乡情的一幕吧!我们的教室里坐了许多老师和家长,请把你手中的杏儿送给他们尝尝。                                                 老师先请一个学生把杏子送给听课的老师。下面是精彩的表演。表演完毕,那个学生带着满脸的喜悦,转身想走。老师马上采访他:请问,你此刻的心情如何?                                                                生:我太高兴了!婶婶不但夸我家的杏子甜,还夸我呢?                   师:你还愿意把家里的杏子送给左邻右舍吗?                           生:愿意,我非常愿意!                                                师:同学们,赶快送出你手中的杏子,去感受那份独特的香甜吧!”        刚才精彩的一幕感染了教室里的每一个人,学生纷纷前去送杏子。学生、老师、家长入情入境地交流着。真实的生活在语文的课堂上上演,淳朴的乡情在语文的课堂上流淌。待学生送杏子归来,师问:现在,你们懂奶奶的那句话了吗?(学生一个个小脸通红,小手直举。)                                 生A:这句话的意思是把果子分给大家吃,就是让大家一起分享我家杏子丰收的喜悦。                                                             生B:把果子分给大家,可以受到大家的夸奖与赞美,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生C:把果子分给大家吃,得到的远远超出了果子本身的香甜。                        生D: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果子给大家吃了就会变的香甜。果子的味道是不会变的,变的是自己的心情……                                                反思:                                                                       一、创设教学情境,引领学生体验。创设让学生产生与生活共鸣的教学情境是进行体验感悟的基础。著名的特级教师李吉林曾说过:先要入境,方能入情。学生作为个体经验不太丰富、情感却极其敏锐的一个群体,让他们在学习时,走进能引起他们情感共鸣的生活情境中,往往比枯燥的分析课堂,更能营造和谐愉悦的氛围,更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案例中,教师创设的交际情境,当第一个学生入情入境的表演时,学生就已被深深地的吸引了。有了这份情感基础后,再放手让每一个学生去表演、去体验。这样,送杏子情景的创设,不但让学生学得轻松,而且体验也特别真切。                                         二、走进生活,实现文本与心灵的共鸣。早在上世纪20年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就提出了生活教育论。他认为生活无时不包含有教育的意义。本案例中,教师创设的教学情景,把学生融入到充满乡情的生活中,把学生置身于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情景中,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在自己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中去体验、去思考,用自己的感悟将文本联系起来。这样,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直接把学生置身于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同时也为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打下了基础。请吃我家的杏儿!”学生喜滋滋地说着,内心的那份香甜溢于言表。我敢说,学生心底涌起的那种香甜不但真切,而且将伴随他们成长。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通过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带领学生走进教材,走进生活,通过参与对话,引导独立思考,实现学生对语言文字探究过程的体验。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