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读《教师民族精神读本》有感

作者(来源):周丹    发布时间:2008-09-25

最近,读了《教师民族精神读本》这本书,感触颇深。

碰到了几篇中学时代就学习过的文章,如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吴晗的“谈骨气”等,让人回忆起年少时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分析课文的情形,想起那时的幼稚和无知,感觉这些篇幅还是现在读来更有深刻的体会。对自己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将民族精神润物细无声的渗透于我们的每堂课中有很大的帮助。

放眼世界文明的发展历史,放眼近现代欧洲、北美以及日本等地区或国家的发展轨迹,再回首近两个世纪来中华民族所走过的道路以及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风雨历程,我们的确能发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发展,往往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是分不开的。20世纪初叶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等一批新文化“闯将”的重要工作,就是从中国的“国民性”这一角度探究中国民族精神的特征和缺陷,并希望变革和建立新的民族精神以振兴国家,振兴民族。——这些中国新文化的建设者对民族精神的关注,无疑同样显示了民族精神于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传授专业知识,对于我们大学毕业的教师来说没有问题,但是根据二期课改的目标,在学科教学中要做到三维一体的目标,就要求我们必须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注重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渗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新课程的目标。我们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注意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但在人文素养和人文知识方面就显得比较单薄,这就导致我们可以成为合格教师,可以成为优秀教师,但想成为顶尖的教师就会碰到瓶颈。为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提高教学效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必须要进一步提升自己在人文方面的知识,因为我深知,当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基本达标时,真正拉开差距的是背后的人文素养和其它素质。

青少年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在学生中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提高青少年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政治觉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把他们培养成具有良好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与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民族精神教育,能使美术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