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星期一,在庄严的升旗仪式上,传出孩子们稚嫩歌唱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怎样把歌声变成行动,成为切实可行的习惯,就需要老师在日常的培养训练,以课堂教学和课文活动为主要阵地,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我最近看了一本由于漪老师主编的《教师民族精神读本》这本书。这部书共分为社会和谐、国家意识、民族品格、文化认同、公民人格、与时俱进等六卷。从国家、民族、社会、公民个体诸方面较为全面地展示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发展史的民族的精神风貌,从而激励我们的教师为推进教育改革、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民族精神是魂,是维系中华民族历史渊源的神,是中华民族崛起的脊梁,应是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这本书选入了一些能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古人诗文,此外较多的是选入了“五四”以来政治家、思想家、作家的相关作品。此外,还从世界视角来审视中国文化,选入了少量外国人论述中国文化的稿子。
读了整本书,碰到了几篇中学时代就学习过的文章,如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吴晗的“谈骨气”等,让人回忆起年少时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分析课文的情形,想起那时的幼稚和无知,感觉这些篇幅还是现在读来更有深刻的体会。对自己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将民族精神润物细无声的渗透于我们的每堂课中有很大的帮助。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传授专业知识,对于我们大学毕业的教师来说没有问题,但是根据二期课改的目标,在学科教学中要做到三维一体的目标,就要求我们必须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注重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渗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新课程的目标。我们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注意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但在人文素养和人文知识方面就显得比较单薄,这就导致我们可以成为合格教师,可以成为优秀教师,但想成为顶尖的教师就会碰到瓶颈。为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提高教学效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必须要进一步提升自己在人文方面的知识,因为我深知,当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基本达标时,真正拉开差距的是背后的人文素养和其它素质。
幸好是有了这本书,有了这篇文章,她提醒了我,在这繁华而忙碌的生活中不要忘记一件事,那就是要经常读书,这样人才不会忘记自己还有思想,还有精神。让自己在读书中保持自己作为知识分子精神的自由,让自己在读书中尽情地享受,让自己在现代社会中保持一份独立和清醒。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从读书中思索工作中的问题,从读书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在反思中成长,在思考中促进自己的教师专业成长。在浮躁的社会中学会静思,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保持知识分子的慎独,让我们的思想有更多空间和时间思考明天的教育,思考明天人才的培养和今天需要努力的工作。
读了这本书,我还深切感受到在课堂教学中应:1、教学中教师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2、教学中,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特点,逐步渗透民族精神教育。3、坚持优良传统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相结合。
在这次学习《教师民族精神读本》的过程中,我心潮澎湃,精神上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洗礼,通过学习,我更深切地体会了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要秉承民族精神,在自己的教育岗位上尽心尽责,为国家的教育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