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继承与发展——学习《教师民族精神教育读本》有感

作者(来源):杨沁赟    发布时间:2008-08-29

《教师民族精神教育读本》以社会和谐、国家意识、民族品格、文化认同、公民人格、与时俱进等六大内容编辑而成。本书从国家、民族、社会、公民个体等各方面较为全面地展示了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发展史的民族精神风貌。暑假中我认真地阅读了其中了每一篇著作,有的虽然已经度过数遍,但依然感到心潮澎湃,精神上再一次经历了洗礼。深感这是一本能激励我们教师为推进教育改革、培养社会主义新人而努力奋斗的必读书。作为教师不仅是自己学习与体会,还要将自己的体会贯彻到自己的工作中。

无论是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经历生产技术大革命的近代;还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现代,民族精神它一直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的支撑,并且赋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书中第六卷的几篇作品,使我特别有感触。这一篇章的主题是“与时俱进”,虽然章节中的前两篇文章分别是战国与北宋时期的作品,但其中所表达出来的“创新”精神,正是俱进所需要的因素。但同样也是难能可贵的,在封建制度的制约下,要否定“传统”开创一个新的局面,需要的不仅仅是改革的“勇气”,而是挑战“传统”决心。而李大钊先生的《今》,更是告诉我们要承接一个美好的将来,就必须抓住眼前、抓住今天,脚踏实地地从今天的每一件小事情做起,这样才能经营出一个良好的未来局面。那么立足与当前,有不断挑战与开创的精神也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应该具备的。对于之前已经积累下的教学经验,我们不能只是一味地使用,在面对不同的对象时,我们更多的是思考如何更有针对性地运用已经具有的经验,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更有成效。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更多的是之前没有的例子,这就更需要我们能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更多地考虑到不同孩子的特殊情况做出适合他们的处理方式。这时我们更重要的是不能“墨守成规”,被已经有的经验“困”住。要把握好“继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我们应该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工作的特殊性,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决不是简单的操作和复制,而是一项复杂地继承与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细心分析与体会,使经验不会成为我们的枷锁而捆绑住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更需要我们勇于实践,使经验成为我们实践中的“基础”。在教育教学中处理好了这种“继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也就可以在教育教学中“与时俱进”了。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立足于今天的工作岗位,立足与现在已经拥有的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但又不满足与现在的教育教学效果而不断创新。只要用有这样的精神,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定会开展得非常出色。

同时,我们作为教师还要将自己体会到的“精神”实质,通过实际行动传达给我们的学生,使他们能感到这种精神的潜在力量。并用这种力量感召他们,使他们不仅仅明确这种精神的实质,更重要的是如何“继承与发展”这种精神,让这种精神熠熠生辉。

通过学习,我深切地体会到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要秉承民族精神,在自己的教育岗位上尽心尽责,为国家的教育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