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刚翻开这本书时,曾被那些又熟悉又陌生的难懂古文所吓倒。一边看原文一边翻注释,有些手忙脚乱。但我知道作为一名教师学习这本书的意义,于是强迫自己继续往下看。可渐渐地,我被这本书吸引了,有的内容是众所周知,上自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三岁幼童都能吟诵;有的内容曾经是我们的课文内容,其中的经典句子直到今天还能勉强背诵;有的内容以前只是粗略地接触过,却没有细细地品位;还有更多的是以前从未看过且值得一看的。
“兼爱天下之人”、“爱人待周爱人而后为爱人,不爱人,不待周不爱人;不周爱,因为不爱人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公无私”、“先公后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透过这本书,我感叹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我感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民族精神,我更要感叹的是于漪老师的一份苦心,这样一位将自己毕生心血奉献给教育事业的老一辈教育家对我们青年教师的关心与希望。
我们的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曾说过: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德,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党的十七大中中华民族精神被阐释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作为具体体现的一种精神。这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这短短二十四个汉字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美德,同时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我们的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承担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因此,他们应该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了解本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一个人如果不了解自己的民族,不爱自己的民族文化,就失去了做人的立根之本。
而作为承载着教育国家下一代的重任的教师来说,就更应该了解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从而才能使民族精神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无论我们是否自觉,我们不得不承认教师是学生效仿的榜样,是学生的楷模。教师本身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这部教科书总是打开着的。我们不能要求自己完美无缺,但我们必须求真、求善、求美。为了使我们的教育产生影响力,具有魅力,教师必须反求诸己。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墨子曾说过:“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我想,为人者,人必从而为之,让我们为了孩子、为了家长、为了学校做更大的努力,坚持以人为本,把建设和谐班级、和谐校园作为我们的目标,也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