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独有偶,几天前另一家报纸又以“大学生可以休学创业”为题刊出消息。一时间,校园内外有人惊叹、有人艳羡,也有人躁动起来。好像只要想创业,只要停了学,我们的校园里马上就会脱颖而出几个比尔·盖茨、迈克·戴尔。
教育部、北京市教委:不提倡学生休学创业
“我们并没有发文鼓励大学生休学创业。”当记者问起报上所谓的新政策时,教育部学生司综合处的张处长说:“那只是科技司下发的文件中的一句话,与学籍管理没有什么关系。关于休学的规定早就有,但其中没有大学生创办公司的提法。因为这样的学生毕竟是少数。”
北京市教委学生处甘北林处长好像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一连问了两遍:“教育部颁文鼓励大学生休学创业?谁说的?我怎么不知道。”记者又把报上的大标题念了一遍,可心里也有点发毛。
“这样说恐怕不太妥当,我要给你们媒体泼点冷水。”甘处长说,大学生不够成熟,应付社会的能力不强,我们并不提倡学生休学进行个人创业。
“1999年,清华学籍管理制度改革是教委特批的。他们的学生素质比较高,能力比较强,很多理工科专业易于拿出较成熟的创业方案,在社会和市场上取得成功的可能大一些。但清华中少数人的创业行为并不具有普遍性。再说,这也不是我们一提倡就能推广的。事实是,本科生创业成功的连1%都没有,研究生的成功率也不到50%。现阶段,我们不会鼓励学生去冒这个险。”
两个月,多了5个竞争对手市场不会等我毕业
为了见到已经休学创业的研究生,记者只好一个楼一个楼地查找他们的宿舍。但是当宿舍门打开时,得到的结果却是:他们已经搬走了。
“你是我见的第一个记者,你别记,咱们就聊聊天。”经过死磨硬泡,记者走进了硕士研究生常强1月1日刚租的一居室,简单而安静,与它的新主人非常和谐。
“休学创业没什么可夸张的,我只是按自己想法做出一个决定。”常强的声音不大,很柔和,也很坚定。“读书、毕业、出国、进外企。不出来,两年后我就那样,但我不喜欢走别人都走的路。大三时,我发现了感兴趣的专业方向,到现在接触两年多了,从运作规律和行业性质上看,都到了该接触工程的时候。尽早在实践中发现偏差,才好尽早纠正。在校读书和出来创业,其实是一件事的不同阶段。”
14日上午,常强把研究生证交到系里,退了宿舍,手续很简单。那天他刚好25岁。
“既不激动也不兴奋,这只是个开始,我感到很紧迫。国内市场一直被外国人控制着。去年夏天两个月里,国内又成立了5个干这个的公司,市场不会等着我毕业。这一行不像IT业,有良好的大环境。”停学不到一个月,常强已尝到了艰辛。他说,只希望有时间和空间把事情先做起来。
IT咨询再过半年,我们就不是第一家了
已经租下两套写字间的清华电机系博士方兴东,看上去乐观而老道。从1996年起,他开始做IT产业分析,后来开专栏、出书,名气越来越大。去年7月,和同道的两个老美聊天时,迸发了创建网络咨询公司的念头,还没怎么着呢,就有人找上门了。到现在,已收到风险投资600多万元,全国十多家著名网站成为了他们的客户。业务的发展远远超出预计,方兴东只好先休学了。
“以前,中国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是单纯的模仿,但到1999年,那么多网站起来了,竞争使大家不得不考虑调整,还有大量传统产业也面临转型。所以,是互联网的发展使我们看到IT业迫切需要专业咨询。目前,我们是第一家,在国内还没有竞争对手,但再过半年,这样的机会就没有了。可学业放半年,应该没什么问题。”方兴东说,他打算下学期就复学,因为学校已同意他把高电压专业的课题转到与电力行业相关的电子商务上来。“传统产业向电子商务的转化,是我们未来业务的重点。能把学业和创业联系在一起,不是很好吗?”
快31岁的方兴东不觉得自己的创业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我以前工作过两年,到这个岁数创业,是不是学生并不重要,关键是对社会的了解和判断。”
真要停学办公司的人极少
走进清华园,记者发现同学们对刚刚获准休学创业的研究生并不知道多少。尤其是一些入学不久的低年级学生,自己觉得与他们“几近功成名就的师兄”相去甚远,除了流露出些许敬佩,多数人无暇顾及其他,因为要完成好自己的课业任务并不轻松。“现在如果舍本逐末,不要说创业,就是毕业都成问题。”
记者从教务处了解到,目前提出要休学创业的本科生基本没有。研究生院也只收到了三份申请。郭老师说,从去年9月份开始,首次把“创业停学与复学”列入学籍管理规定,是想给有创业机会或经济困难的同学一个宽松的环境。以前有病才休学,现在学生根据各自情况提出申请,导师和系里同意,就可以办理停学手续。但停学期间不享受研究生待遇,时间最长不能超过三年。
清华大学宣教中心的孙主任说:“媒体上总提休学创业,其实我们不想那样引导,休学的毕竟是极少数,大部分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非要开公司才能培养出来。”
不满20岁的学生,纷纷搞来几千万投资
1月18日上午,“挑战杯”和讯网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清华大学落下帷幕。记者在闭幕式上见到了来自13个省市24所大学获得金奖和银奖的部分学生代表。他们身上的活力、自信、睿智和学生气交织在一起,再正规的西装也掩盖不住。
获得此次创业计划大赛金奖第一名的Fanso网络信息服务计划小组代表童之磊,递给记者的名片上写着:北京易得方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麻省理工———清华IMBA。而同时,他还是清华大学四年级的一名在读本科生。“一边读书,一边做事比较累,但我的学业就剩半年了,我还是想先读完再说。”童之磊告诉记者:“学校鼓励创新,但并不提倡休学去做。学生还是以学为主,尤其低年级的时候。”他说,清华创业园为他们提供了房子和设备,像一个孵化器,帮有想法的学生在学校里先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