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虚拟大学园为何如此红火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2-21

     在短短半年时间,从一个首创的概念到在全国打响知名度,继而多 所海内外高校争相加盟,虚拟大学园引起的关注超乎想象。

    对于深圳高新技术产业来说,虚拟大学园的诞生可称是横空出世: 从正式组建、筹备到开园用了不到半年时间。

    然而,从1999年9月10日正式开园以来,这里一直门庭若市,不断 有院校申请入园。至今,虚拟大学园已经接纳了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 33所院校,还有17所国内外院校在网上加盟。由于场地有限,入园申请 一度被管理方婉言谢绝,许多符合条件的学校也只好望"园"兴叹。有 的学校甚至表示,宁愿在外面租用办公场地,也要入园。如此红火的场 面,告诉我们什么呢?

    "虚拟大学"不是炒概念日本爱普生公司的一位老总到虚

    拟大学园参观时说,到中国来了这么多次,这回是最让他感动的, "这么多名牌大学聚在一块,太了不起了!"

    事实上,虚拟大学园对申请入园的院校有很高的要求。两个硬指标 :第一必须是全国重点大学;第二是对深圳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而且 学科与深圳产业要相适应。用一位园区负责人的话说:把工作落到实处 ,而绝不仅仅是把一大堆名校的牌子摆在一起作展览。

    从去年9月开园起,两批33所高校的代表就已入驻设在高新区综合 楼内的"启动区"。在这层楼内,每个学校都有一间办公室,各高校派 来的"精兵强将"很快展开了工作。

    据介绍,各大学派驻虚拟大学园或设立在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 的机构的任务是:从事学历、学位或非学历、非学位教育;研究生实习 、培养;科研成果交流、交易、产业化;高技术产品研制、开发、小规 模试生产以及其它学术活动。

    开园以来,虚拟大学园组织了"企业行"活动,先后走访了宝安、 罗湖的政府科技主管部门,参观11家企业、一家创业中心;积极促成了 科研成果转化,其中,仅浙江大学和粮食集团的合作项目"激光感光鼓 "成交额就达3.5亿元;举办专家论坛,每次总有一大批企业踊跃参加 ;开展为企业培养人才的培训课程,生员已经到位……

    创建虚拟大学园,是世界首创。"虚拟大学"原意为网络大学,深 圳虚拟大学园则是虚实结合:一方面是"逻辑概念",即通过网络和各 大学连接;另一方面是"地理概念",即在深圳特区高新区开辟一个地 方,以为各院校提供工作场所,在院校和企业之间铺架桥梁为运作方式 ,发挥名校的"聚合效应",进行技术创新和人才培训,促成成果转让 和风险投资。

    在去年首届高交会上,各校驻园代表在交易中大显身手,共签订协 议17份,成交额达到18.217亿元。

    "形式虚拟,干事实在",虚拟大学园的运作理念在这笔沉甸甸的 数字里可见一斑。

    好开端来自好创意开园至今

    ,虚拟大学园已经接待了59批参观者,几乎每一批来访的院校考察 团都受到了深圳市有关领导的接待。这些接待更像是一个高规格推广活 动:市领导出面介绍有关深圳及虚拟大学园情况,足见深圳市政府的决 心和对此的重视。而李鹏、钱其琛、田纪云、李铁映、乔石等国家领导 人视察园区,更是令"虚拟大学园"的名词随着各媒体的报道远播国内 外,创下不小的知名度。

    此间人士评价说,如果把虚拟大学园比作一个成功的策划,那么它 的红火,和其最初的创意有最直接的关系。深圳是个年轻城市,在短时 期内不可能一下子"速生"一大批名牌大学和科研机构。但深圳有优越 的环境,高科技企业相对集中,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比较快。 因此,集中力量,聚合各地优势,发挥"针尖效应",就成了最佳的解 决办法。

    1996年,深圳市政府和清华大学合作在深圳高新区成立了深圳清华 大学研究院,又和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合作在深圳高新区成立"深 港产学研基地"。随后,国内许多所著名高校来到深圳,希望以不同的 方式进入深圳高新技术领域,和深圳市合作。

    深圳人北上各地名校进一步探讨"深圳虚拟大学园"的思路,得到 各大学非常热烈的响应。1999年5月29日,李子彬市长正式签署了组建 "虚拟大学园"的文件。

    名校看重深圳研发环境对于名校纷至沓来

    ,虚拟大学园管理中心负责人郭绍华认为:深圳已经形成了一个有 巨大消费能力的科技成果和人才市场,需要并且能够容纳大量的科研机 构和专门人才;良好的环境对各大院校的科研生产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也有利于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深圳作为"移民城市",包容性好,各 名校纷纷加盟,能够产生"聚合效应";资金充足,风险投资和即讲开 辟的科技板块能够不断为校企合作注入动力……

    虚拟大学园提供的优惠政策,也是各院校竞相入园的原因之一。深 圳市政府在深圳高新区为每一所入园大学各提供一间25-32平方米的房 间作为工作场地,校方使用前两年的全部租金、物业管理费由深圳市政 府负担。在虚拟大学园向每个入园大学无偿提供办公桌椅、文件柜、电 脑、电话线路、电话机、计算机网络,以优惠价格有偿提供计算机网络 服务器、公共会议室、车辆、文印、配套公寓等服务,并为每个大学提 供赴香港长期通行证。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院长冯冠平用"天时、地利、人和"表达其加 盟园区的体会。他解释说,"天时"是深圳处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大 环境下,深圳市领导的重视,各部门办事效率高;"地利"指深圳背靠 香港,面向东南亚,资金充足、市场广阔;"人和"指深圳人来自五湖 四海,大家团结一心。

    上海交通大学是在高交会期间入园的。春节还没有过完,副校长沈 为平就来到园区过问本校的工作进展。18日,他在园区接受了采访,他 说,在交大与全国许多城市都有产学研合作项目或基地,深圳是条件最 好的。在这里,有更多的机遇和更优越的条件,对本校教学、研究、产 业化三合一有巨大促进作用。他还特别提到当初入园的情况,在一个宴 会上,他向省有关领导提出了入园意向,3个小时后,一切有关问题就 已谈妥,只待入园了。"深圳的效率实在是高!"他说。

    目前,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的"深圳市虚拟大学园"大楼正在兴 建,完工后可为30所大学提供综合服务系统、通讯网络系统、孵化基地 ,以及教室、会议室、阅览室等完善设备。届时,虚拟大学园会成为高 新区的又一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