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一,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将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荧 屏上的保尔尚未亮相,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原著已经在京城 大小书店热卖。
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伴随了中国和苏联的几代读者走过青春岁月。去年 举办的“感动共和国的50本书”群众投票评选中,它名列第一。现在《钢铁》一书 有人民文学出版社、漓江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等许多版本同时发售。仅以人民文学出版社为例,该书自1952年至今已印行5版67次, 累计印数280余万册,在外国文学作品中无可匹敌。
近些年围绕着《钢铁》,在中国和俄罗斯开始出现一些议论,说它是特定年代 政治的产物,不会具有长久的生命力等等。但是,中国读者从未忘记心目中的保尔、 冬尼娅和朱赫莱。前年,还有一群年轻人在资金窘迫的状况下坚持排演话剧《保尔 ·柯察金》,更有路学长执导的著名影片《长大成人》,它原名《钢铁是这样炼成 的》。至于小说原著、以及给许多人留下深刻记忆的小人书版,始终畅销不衰。这 部作品并不胜在语言优美,情节曲折,而在于真实的记述所体现出来的震撼人心的 精神力量和人生价值。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不同的青春却有共同的旋律:理想、信念和激情谱成 了生命之歌。让我们看一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几代人的心中迸发了怎样的 火花。 张洁说:这本书曾是我精神生活重要的支柱
1952年《钢铁》出版时我上中学,这本书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大的影响,书 中浓郁的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献身精神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我精神生活最重要 的支柱。与之同时具有同样影响的还有《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牛虻》,它们中 间都有这些感动人的、让我至今崇尚的东西。当然,我自己成了作家以后,才明白 作者为当时写作环境所迫,有隐晦,看得出他割舍了一些对自己而言珍贵的东西, 比如冬尼娅。 王朔说:冬尼娅是让人悄悄爱慕的女生
中学时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吸引我的是保尔和冬尼娅的恋爱,这是有 钱人家的阔小姐爱上穷小子的经典模式,注定了是个爱情悲剧。我始终不认为冬尼 娅有什么不好,作者让她最后嫁给一个胖子简直是有意糟蹋她。我觉得,冬尼娅就 是学校里那种长得好看的、让人悄悄爱慕的女生。保尔是个革命者的形象,没什么 特别,我觉得他境界上不如牛虻。 白岩松说:我想起过去的岁月
我上小学时看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是70年代,已经不可能有炽烈的红 色情怀。现在对于书的情节已经淡忘,不过保尔关于“人最宝贵的是生命”那段名 言还记得。我记不清书的细节,却勾起对那段宝贵岁月的记忆。电视剧要播了,演 保尔的演员太像了!冬尼娅有点胖。我最感兴趣的,是那些乌克兰的演员怎么看这 本书,他们经历了比我们更为剧烈的时代变化,还记得保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