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教育是消费也是投资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3-04

  伴随着数量庞大的中国留学生涌出国门,数百亿元人民币飘洋过海,刺激“人家的经济”。据了解,在英国上大学,大致一人一年就得用学费10万元,生活费6万元,四年就是64万元。能拿出数百亿元的教育投资用于支付出国留学,这的的确确在告诉我们:教育消费的市场潜力是非常巨大的。

  年初出台的《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发展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规定》中说:企业、个人在本市投资于教育事业的,帮助学校进入正常运转后,向投资办学的企业、个人给予合理的回报。该规定还“允许社会力量兴办的学校以自有权产为抵押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金融机构可以向民办高校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助学贷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系一位教授向记者解释说:高等教育至今仍然难以满足消费需求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育经费的来源渠道单一、经费不足。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教育经费一直靠政府拨款,这种教育体制已难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其结果是因教育经费的短缺而难拓展办学规模。

  教育部办公厅有关人士分析说:现在学历是人们就业、择偶等重要选择时的一个主要参数,因此绝大多数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接受较完备的教育。据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经济景气中心去年对居民储蓄意愿抽样调查表明,居民储蓄的10%准备用于教育支出,已高于用于购房的7%。

  从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回国的律师王京立向记者介绍说:哈佛是私立的,办学不靠政府拨款。每年从这里毕业的学生都会收到学校寄来的各种各样的贺卡。一方面学校在通过这种形式联系全世界的校友,让你时刻记住自己是优秀的哈佛毕业生,另一方面,卡片上会有许多毕业生捐助学校教学的记录,它似乎在提醒你要为学校做贡献。

  我国普通高校个人投资比重很小,但事实证明,教育产业是回报率很高的服务产业。有调查表明,高等教育对个人的回报率为14.8%,对社会的回报率为9.5%,个人收益率超过社会收益率。因此,有专家指出:突破我国现行政府拨款的单一筹资渠道,建立“受益主体”多渠道投资机制已是迫在眉睫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