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网络为教育插上翅膀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3-04

  美国3岁的孩子就开始上网,7岁的小孩已经经常上网了。新加坡小学四年级就开始上网。

  中国教育部也做出相关规定,从2001年起,我国将逐步开展信息技术课程,但是网络到底能为教育做些什么,日前《光明日报》和乐友网站共同举办了题为“网络能为教育做点什么”的研讨会,与会的计算机教育专家、网站等一致认为:网络可以为教育做很多事情。网络的互动式功能是学生汲取知识的良好手段,网络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

  网络带给孩子什么:

  视野、能力?

  中国计算机学会普及委员会主任吴文虎认为,网络已经变成了现代的一种文化,上网不上网眼界不一样,孩子要知道世界、要了解世界,所以要创造条件让孩子上网。不能因为有人说网上有污七八糟的东西就因噎废食。应该让孩子有识别能力,要想办法做引导,这是老师和家长的责任。在技术上可以做到给孩子提供专门的内容。计算机可以训练孩子的科学的思维方法,计算机给了孩子一个亲自动手来实践的环境,这对孩子是很有好处的。

  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谭浩强教授认为,计算机在培养人才当中能起到三个作用:1、激发学生对现代科学的向往。2、培养创新精神。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网络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他说,网络的出现使计算机的应用改变了一切,学习方式、购物方式、旅游方式等等都在改变。网络会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到了21世纪,不会使用网络的人就不算会使用计算机。中小学生减轻负担后干什么,有人说减负之后,要什么都减掉,他认为,学生还是要学习知识。计算机正是我们减负之后的归宿。我们一定要明确减什么、加什么,一定要发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东西。《个人电脑》杂志总编辑刘瑞挺认为,在网络的世界里,孩子和世界的距离会缩短,他能和世界各地的人交朋友,能够很好地处理和人的关系、和自然的关系。但网络上也有安全问题,我们应该避免消极方面,发展积极方面。

  青少年网站:

  不应该提供应试的东西

  北师大顾明远教授认为,教育方法不合理是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之一,过度关心和过度严厉都可能导致问题发生。现在学校里的学生有两个过度:营养过度、关心过度。两种极端都不好。减了学业负担以后要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他学习喜欢的学科、学习他喜欢的知识,网络应该是他们所喜欢的。我们要搞青少年喜欢的东西,以此来抵制不健康的东西,专门开一个青少年的网站是很重要的。但是不能搞“课堂搬家”。不能把应试教育又搬到网上来。

  乐友网站总裁胡超女士说,网络一定能为孩子做很多事情,网络能够提供很多方便和优势。孩子可以通过互联网这个工具最有效地以最快的速度寻找自己喜欢的知识。网络的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孩子更有兴趣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也可以让家长发现孩子的兴趣。网络上的教育相比传统教育更加个性化,更有针对性。这是网络教育的优势。

  编后:“好学生杀母”等系列恶性事件引发党和国家领导人及至全社会的关注,减负成为近期的热门话题,在强烈的震荡过后,减负以后干什么越来越紧迫地摆在所有教育者面前。网络能否带给教育一个新的生命,这也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