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爱也会使孩子窒息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3-15

  朋友们都说,我的女儿有主见,独立性强,问我有什么教子绝招。说来惭愧,我本性里还真是个心特别重的妈妈,事无巨细都会替孩子想到了,恨不得一切都包办代替,把孩子捧在手里、搂在怀里。对孩子逐步放飞,对我来说是个学习做母亲的过程,也是对自己的“母性”逐渐有点儿理性认识的过程。

  女儿出生时,我和丈夫都已30多岁,舐犊之情可想而知,真是含在嘴里都怕“化”了。两岁多时女儿生病住院,连自己都惊异一向大度的我会在把女儿留在医院的一刻忍不住大哭起来。

  孩子3岁时我第一次离开孩子出差。

  那天,把孩子交给婆婆时我特别舍不得,怕孩子哭,悄悄地出了门,自己心里还酸酸的。出了门,又想起有东西没带,折回去,走到窗下时,听到了女儿咯咯的笑声。当时的感触特别深———母爱其实好多时候是母亲的需要,而不一定是孩子的需要。

  回想起自己在父母身边时,也有同样的体会。我也是独生女,20岁离开家到农场。第一次回家探亲时,只觉得父母的两双眼睛总在关爱我,追随着我,让我无处可逃、无处可躲。为了甩掉那种对父母心疼、心酸又怜悯的烦恼,我总是对爸妈无缘无故发脾气,离开家后又后悔不已。我深深体会到,太多的爱对子女真是沉重的负担。在家时,我的妈妈连上街买东西都很少让我去,到了社会上自己特别幼稚,才知生活中的一切艰辛、酷烈都得独自承担,再深的母爱也不能代替自身的探索,再好的妈妈也不可能陪儿女一生一世。

  或许,这样的经验、这样的认识不是每个父母都有,更多的父母任意用毫无节制的爱包裹着孩子,也限制了孩子的发展,特别是孩子的精神发展。朋友的孩子到澳大利亚读书,他告诉我那里的孩子同国内的同学最大的不同是,他们小学毕业时已经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将来想干什么,可我们都高中了还弄不清楚。这话给我的印象极深,多数中国父母没有给过孩子选择权,也不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凡事都是家长说了算,孩子就会习惯性地依赖。我女儿的同学已经上高中了,买什么书,都得听大人的,或是得让家长带着去;有的竟然不认识自己家旁边的车站、路口,因为除了上学,父母从不让孩子独自出门。去年我问已上高二的女儿将来想学什么,她却问,妈妈你想让我学什么?如此这般,我们怎么可能有独立性强、个性坚强的下一代呢?

  其实,每个母亲从本性上都不可能洒脱,都会恨不得把一切爱给孩子。好多母亲不知道该怎么去爱孩子,或专制或无微不至或让爱冲昏了头脑,太多的缺乏理性的爱,向着独生的孩子倾泻,哪个孩子受得了?做个理性的母亲,自觉地给孩子独立的空间,不易。或许这是我们许多母亲人到中年就没了自己的追求,没了自己的生活,一切的一切都是围着孩子转造成的。爱也会使孩子窒息。我想,孩子独立性的强弱与母亲的母爱“表现”很有关系。无节制的、任意泛滥的母爱对孩子绝对有害。每一个真正关爱孩子的母亲都该扪心自问,“母爱”大泛滥,会给孩子带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