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这样。儿子出门不认东南西北,儿子去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儿子会不会遭遇各色坏人,儿子没钱打电话没钱买水喝没手纸上厕所,儿子要横穿几个车水马龙的马路……只要儿子一离开我身边,所有“妈妈!”的喊声都会像爆炸一样,所有的哭声都会在万众嘈杂中被我分辨出来。一个边哭边走的孩子会被我拦住———是不是找不到妈妈了?一个可疑的人抱着一个拼命挣扎的孩子会被我盘问一番———是你的孩子吗?所有报纸上关于孩子丢失、遇害、英勇斗争、机智对敌的文章都会被我剪下,拿来做教材。儿子能熟练地背下我的手机号码,为此我永远开着手机,处于一级战备状态。
但是其实我知道孩子的很多能力超出我的想象。他还在3岁时,跟爸爸逛商场就丢了,爸爸疯了一般在商场里找,还不敢去广播找人,因为孩子听不懂,这等于通知了坏人。最后怀着侥幸心理回家看看,孩子果然乖乖地坐在5层楼的楼梯上等着。那个商场离我家有一站地远,平时领着他走着去,想不到他找不到爸爸竟能镇定自若,还能自己找到家门。此后我一紧张就拿这事安慰自己,小狗还能认识家门呢。
所以我认为孩子的自立是大人的心理问题,几近于病态,如果拿热恋症状是一种病态做一个比较的话,对孩子的担心也是一种症状。尽管我心里清清楚楚,克服起来还是困难。于是大人有病,孩子“吃药”。
治疗这种心理问题需要的是技巧和方法,如果孩子能获得各种途径的传授,相信会好一点。社会治安和交通状况之恶劣已经无须多论,反正不管我们怎么呼吁,等它真的改善了,我们的孩子已经长大了。能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
我也担心,我的种种训练和教诲,实际上会吓着孩子,使他们感觉危机四伏,对什么都不信任。但是比起他真正可能受到的危险,两害相权,还得教。
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学校应该开这样的课程,比如他们现在上的《社会》课,除了教孩子权利意识外,能不能教孩子一些具体的防身技能,具体地进行危机训练。据说某外地上星电视台有类似的节目,假期好像也有危机训练的夏令营,但这并不是常规教育,社会课不就是让孩子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吗?让孩子们以课堂游戏的方式轻松地获得一些方法比家长的唠唠叨叨有用,比如《社会》课能开出“十个怎么办”让孩子们表演,那是什么效果!
记得一次一个孩子被害的传闻沸沸扬扬之后,学校发了一个民警提示,诸如不要给陌生人开门,回家注意有没有陌生人尾随等等,我大为高兴,立刻贴在墙上。民警的口气是提示给孩子的,但是用词特别书面和专业,需要解释。可学校好像只是发给家长了事,孩子们也不以为然,因为凡是老师不考试的就不够神圣,那张民警提示很快就没影了。偶尔教导主任会在大喇叭里讲一些注意事项,其中会提到“注意安全”的字眼。但是怎么注意,就不具体地说了,这么抽象地说“注意安全”,就跟没说一样。
每天的平安都是侥幸,还是每天的平安都是正常,这是个心理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