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让我纳闷儿的是,父亲似乎不太满意我的个性和独立思考。看法不同的时候,他往往忘了“万紫千红”,而是勃然大怒,说我故意找碴儿。小时候我怕他发脾气,后来我就祭起“言论自由”的法宝,“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让父亲无话可说。现在,我保留看法,避免和父亲争执,因为辩论的胜负并不会比父亲的好心情更重要。我已经可以接受父亲也有缺点的事实了。
从前,或者说直到现在,每当我对父亲所不看重的事物发生兴趣,父亲总会劝我先放一放,等以后有多余时间时再做。这种劝告有时候是对的,提醒我不要过于分散精力,在另一些时候却使我感到压抑。放弃心爱的东西并不总是那么容易。
所以,我还是保留了一些爱好。平时并不显露,一旦有机会,总能够令父亲瞠目,比如拆装机械和听京戏。父亲喜欢舞蹈和绘画,我也喜欢画画,可是当父亲问我是否想学习这种艺术的时候,我说不。学习父亲心爱的东西,我有被控制的感觉。
母亲在另一方面对我进行教育。父亲要我放弃一些兴趣,母亲则要我产生一些兴趣。我刚说了不吃羊肉,母亲马上就炖出一锅冬瓜羊肉汤;我表示不想吃所有的萝卜,母亲就在所有的菜里都加上萝卜,甚至熬白萝卜粥。
喜欢什么或是不喜欢什么已经无足轻重。我不看《西游记》,我吃羊肉炖萝卜,无所谓。虽然这并不表示我的喜恶发生了改变。
只有一件事,大概是父母始料未及的。对于爱情和婚姻,我同样无所谓,大概永远不会涉足了。这也许是所受教育的一种结果。请原谅我这样猜想,我并不是抱怨我的父母,相反,我爱他们。只是在我的念头里,一个人没有恋人和子女,可能更自在一些。
父母有时会计划一下第三代的事,每到这时,我都忍不住要笑。他们还不知道我有这样“先锋”的想法。只要我在房间里独处一个钟头,母亲就会进来找点儿东西,顺便问问我在干什么。现在就是。我放下笔,微笑着回答:“我不是在吸毒,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