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本人所见,这些软件大多都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强调学生的相互交流, 自主探究、独立思考,软件设有互联网接口及BBS讨论区。令人看后,着实一惊,尔后又喜。这说明学科网络课的实质性应用又向前了。
    1、 三月16日上午,广州市恒福中学代表广东上了展览的第一节示范课。 该课采用的网络教学模式,令在场教育界人士着实感受到网络学习的优势。 更引起了香港教育署的注视。应其要求,16日下午又再增上一节!并要作 现场录象,作为香港教师的培训资料。消息传开,许多香港教育同行纷纷前 往听课,课程结束后,受到了参观者的热烈反响!网络教学,已打响了本次 计算机教育展的头炮。 下面是恒福中学实例的详细内容:全课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学生以网页浏览的方式,自主、独立学习。 在教师精心设计的网页中,准备了大量的直观资料;各种相关知识巧妙 地以链接的方式被联系起来;学生在课堂中,各自的 学习进程可以不一致, 是这课的一大特色(因才施教?因才择学?);另一 个特色,是该课设有 “在线讨论”,这使学生之间,有了相互联系的机会, 在演示过程中,多次看到学生相互提问,互为解答,共同研究问题的场面 (协助学习?!)教师在课中不断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作适当的个别辅导, 而其他学生的学习并未受阻碍。同时,设有互联网端口,提供相关的网站供 学生查阅更多资料(上网权限分等级,学生可以通过“在线测试”获得升级的 机会,测试结果会被记录,供教师判断学生的具体情况)。 在课中,学生提出了不少设想。教师在课的后段,选择有代表性的向全体学生作了介绍(或请学生自己说明),引导学生运用课中知识,分析这些设想的可能性。(并不是“对”和“错”,同时宣布下节课就根据这些设想,设计及实际动手实验,证实自己的观点。)看来,此课的目的,除了学科教育,更有远大意义的是,使学习者的各种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机会。 建构主义的思想?
    2 3月17日下午,在“粤港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成果展”上,广州市天河中学的现场上课,同样深得省港教育界人士的好评,天河中学的这节语文阅读课利用网络优势,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语文教学上了一个新台阶,符合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思维活跃,学习兴趣高,省港教育界人士饶有兴趣的观摩了这节课,对这节基于网络条件下的新型教学模式给予很高的评价。(摘自“伟哥”)
    3 小学的实例有两个: 一个是数用电脑将学图形学习,学生学习由“情景创做”引入, 用电脑将日常生活中的图形“提炼”出来。(很生动的动画!)。第二部,教师操纵电脑解评。学生弄清问题后,可以做相关练习,电脑记录学生做题情况。第三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利用电脑随机提供的现实物体,寻找并解释图形。最后,教师小结。另一个是“圆明圆的毁灭”。(也是非常好的一个例子,具体待补充)
    4 这里介绍香港方面的两个课例:
    1、特殊教育 指导有语言障碍的学生。计算机提供学生年龄段感兴趣的图片,教师鼓励学生 借助鼠标点触图片中的物体,并提供发音。学生随之跟随尝试开口。教师再从旁指导。现场有人认为,计算机此时有点象“语言学习机”。
    2、培训电脑操作 与内地有网络计算机室的学校的电脑培训无异,用到一些“全体播放”、“互为控制”等方法。
    据悉,香港电台、羊城晚报、广州商业电视台等新闻单位将于近期,采访报道恒福中学的课例。有兴趣的同行请留意。同时,lyt将专门做一个网页跟踪报道有关 情况。(估计在本月下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