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记者张红晋报道记者在儿童医院的血液三科见到了小迎杰,孩子的瘦 小让记者不敢相信。父亲张生亮说,从小各种各样的病影响了他的正常发育。下午 5点钟正是晚饭的时间,小迎杰端着护士发给他的白萝卜和米饭,小手拿着勺子零零 星星地往嘴里送,像是不太喜欢今天的饭菜。父亲一边打开拎来的饭桶,一边对记 者说:“这种病不能吃油腻和脂肪多的东西,所以他们的菜里都没放油,孩子老吵 着说爱吃咸菜。”小迎杰看着爸爸把带来的咸菜、粉条和面条拌在一起,急切地说: “馋死我了,馋死我了。”
据父亲说,六岁半的小迎杰生命里始终贯穿着各种各样的治疗。先是心脏先天 性房缺;这一次来北京,又发现了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张生亮夫妻两个双双下岗在 家,为了借钱给孩子治病,连家里的房子都抵押出去了。小迎杰不知道这么多,他 只知道不能上学是因为有病。他还说想妈妈但妈妈来不了,是因为要在家给他挣钱 治病。孩子瘦小的手背上,插着一个固定的针头,那里面依稀可以看见细细的血丝。 面对这一切,连记者都有些不忍,但迎杰认真地举起手说:“插上这个,就不用每 次都往肉里扎针头了,要不这样,就会有好多针眼儿!”
张生亮说,一位老板收留了他,让他在餐厅里打杂。张生亮告诉记者,他已经 和医生说了,想把肾脏和一个角膜卖掉,但医生觉得他这么年轻,不到万不得已的 时候还是别卖。他含着眼泪问记者:“那你说我还能怎么办呢?”
疾病和瘦弱让迎杰的眼睛显得格外的大,他用这双清澈透明的大眼睛盯着记者 照相机的镜头,甜甜地笑着。他不知道背后父亲在擦眼泪。
采访前,记者在中国红十字总会了解到,自1992年在全国五个城市建立中华骨 髓库以来,到目前为止,中华上海骨髓库有11000例捐献档案,而北京骨髓库只有 5000例。中心的负责人张处长告诉记者:“这些档案,只能为病人提供骨髓移植的 血型档案,至于费用的问题还要他们自己解决。”中华慈善总会的募委会也表示, 对于众多的癌症患者,他们能做的也只是组织全社会的募捐活动,而组织本身却没 有那么大的财力给予资助。
迎杰的旁边,还有好多父母无望地望着自己的孩子,他们说钱已经借得不能再 借了,但病还是没有好。张生亮说:“大夫说了,孩子有50%治好的可能。他只有 六岁零七个月,不管怎么样,我决不会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