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发展中国家,去年印度出口软件达40亿美元,成为国际上向 美国出口的软件大国;而中国去年软件出口才4000多万美元,两国软 件产业差距悬殊。
印度的软件业是怎样成功的?中国的软件业怎样更快地走向世界? 今天在第三届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上,中外专家共同关注这 样一个热门话题。
赴美留学并在硅谷创业的黄劲博士,在今天的演讲中热切期待中 国软件业实现突围。她说:“请将目光投向海外!”
黄博士认为,在进入信息社会的21世纪,软件业在我国的高新技 术产业中具有独特的重要地位。硬件产业需要大量的投资和长期的积 累,中国在硬件上崛起比较困难。对于具有聪明头脑的中国人来说, 不需要太多投资的软件业将成为中国高新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点。
有人说,中印软件人员文化背景上最大的差异是英语水平;也有 人认为,印度软件人员更注重发挥团体作战优势;还有一点十分重要: 中国缺乏与国际接轨的软件开发机制。
黄博士指出,中国软件开发人员有15万人,软件企业2000多家, 总数不算少,人员素质也比较高。但50人以下的企业就占了一半多, 真正成规模的软件企业很少,而印度软件公司动辄就是几百人到数千 人的大型公司。国内的软件企业大多是三五个人、七八条枪打造起来, 开发软件的个人色彩很浓,个别人成了“软件英雄”,而软件业却发 展不起来。
目前,全球软件业已经从传统的PC平台转向网络平台。这对于中 国的软件业来说,是一次良好的发展机遇。如果能够集中精力进行面 向网络的核心软件的开发,就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快速发展。
一些海外留学人员创业有成之后,又把触角伸向国内的软件业, 实现国内软件业与国际规则的对接。黄劲博士在硅谷创办了具有影响 的高科技企业,如今她又回到国内创办了多家软件公司。像她这样为 中国与国际软件架桥的留学人员不少。国际周上,还有很多留学人员 表达了希望回来参与国内软件业发展的愿望。有人士称,这成为中国 软件业在这个风起云涌的网络时代实现突围的巨大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