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钰指出,我国高校每年都取得一大批技术成果,并不断向企业转移。据统计,1992年至1998年,校企双方共签定成果近6万项,签订技术转让合同3万多项,成交金额28.35亿元;出售专利近3千项,成交金额2.84亿元。这些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后,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大量高科技成果的开发和应用,不仅为我国不断开创了如软件业、电子出版、信息网络等新兴产业,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改造了量大面广的传统产业,加速了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如天津大学开发的“高效填料塔技术”,应用到全国1000多个大中企业,创经济效益5亿多元。
韦钰说,高校科技群体的兴起,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浙江省杭嘉湖绍地区自1988年以来有150多所学校进入。仅杭嘉湖技术开发公司支持的项目就有200多项,新增产值60多亿元,创利税6亿多元。
高校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也有重大突破和进展。北大的电子出版技术对印刷出版业产生了革命性影响,1998年,北大方正集团产值超过70亿元,跻身大型企业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