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孩子的钱真的好赚吗?未必,原因有三。其一,家长对孩子重视,这对商家来说是机会也是压力。换句话说,事干漂亮了,家长就认,企业就不愁没财源;可事要是办砸了,企业也好商家也罢,想翻身就没那么容易了。其二,以学生为服务对象,必然要考虑到这个群体的特殊性,他们每一个都是家里的心肝宝贝,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决不能有半点差池;而每一个家庭的情况又千差万别,个性与共性的尺度拿捏起来可不是件容易事。其三,学生群体的事,大都要求成本低、规模大、效果还得好。企业看中的是学生的事产生的规模效益,可是看似容易办的事,真摆在企业面前也就不容易了。它要求企业要比家长考虑得还细致、比学校考虑得还周到、比政府考虑得还全面。
     好在即便是这么难的事,还有那么多企业愿意去做。孩子的事没小事,我们在这儿给为孩子办事的人提个醒,拜托,您再上点儿心。
     营养餐:要让孩子吃着放心
     11月15日,海淀区图强二小200多名小学生食物中毒再次引发了学生食品安全的话题。北京市副市长林文漪指出,学生营养餐工作必须加快推进,不符合要求的学校食堂必须停办。“校长绝不能拿学生的健康去冒险。”基于图强二小的事件,北京市又将有大批不合格的学校食堂被勒令关停,学校必须从学生营养餐定点生产单位购买营养餐。
     据北京学生营养餐工作办公室公布的数据,全市现有市级学生营养餐生产单位49家。这么多家的学生营养餐生产企业都是看好了学生营养餐这块大蛋糕,想在这个大市场里分一杯羹。而要想在其中占据一席之地,企业不只要严格按照工序生产,还要多留一份心思。
     ■安全的弦时刻得绷紧
     11月28日上午,记者在北京市教委后勤处采访时,北京学生营养餐工作办公室的肖燕平突然接到求援电话,祥林居饮食服务中心经理高慧钧在电话中说,营养餐公司自来水突然有些发黄,为保证学生营养餐食品安全,他们不敢再用自来水,请营养餐办公室协调。最后,他们用150桶矿泉水做了这顿饭。高经理对记者说:“最重要的是无论如何要保证学生营养餐的卫生安全,这方面丝毫马虎不得。”市学生营养餐工作办公室一位负责人这样说:“学生营养餐是统一送餐,学生集中就餐,出了事就不是一两个人的事,必然是集体事件,影响会非常大,所以,营养餐企业也是很谨慎。”
     据介绍,北京学生营养餐工作办公室除抽查外,每年对营养餐生产企业巡查两次。今年6月20日至7月10日,市营养餐工作办公室组织专家对市级定点单位进行年检,对6家存在问题的企业提出限期整改的要求,对4家企业撤销学生营养餐定点生产单位资格。
     ■利润不大,学校别再伸手揩油
     学生营养餐的费用是学生、家长最为关心也是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日前,记者接到一位家长反映,孩子每个月向学校交的营养餐费是120元,费用本来是全月的,学校每周五因下午不上课就不再订餐,让孩子周五中午回家吃;国庆节放长假七天,学校照收120元,并没有退七天饭费的说法。
     学校从营养餐费中“揩油”是学生家长和营养餐生产企业反映集中的问题。按学生营养餐工作办公室对学生营养餐的指导价:小学生收费每份是4.5至5元,中学生每份是5至5.5元。学生营养餐企业一般收取的是下限,而许多学校收取的是上限。这一差价被称作“管理费”或“看班费”,算下来这个管理费是整个营养餐费的10%左右。而有的学校在与营养餐企业洽谈中还会提教师免费用餐等额外要求。据记者采访的几家学生营养餐企业反映,这种情况在本市宣武区一些学校里比较普遍。
     林文漪副市长在海淀区某小学考察学生食堂时,提出让学校把不合格的小食堂停办,为学生购买营养餐。该小学校长脱口而出的理由是学校的老师大都不同意。据说学校食堂的利润可以养着学校的教师开设小食堂就餐。林文漪副市长提出,规模小的学校必须吃营养餐,学校不能拿回扣。
     西城区某营养餐公司的一位经理认为,营养餐的利润本身不大。还有进货渠道问题,市场上还是不可避免地有假冒伪劣产品,市教委下属的统一进货渠道京育中心的原材料有保证,但价格还需再低一点。
     ■恶性竞争拼得你死我活谁也难发展
     规范学生营养餐企业之间的不正当竞争,问题的根源还在于确定公示营养餐的价格标准,让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有序竞争,也可限制学校的不合理要求,让学生交的营养餐费都物有所值地吃到肚里去,这是诸多大公司的普遍想法。
     北京谷润营养配餐中心总经理许鸿彬认为,一些企业通过降低价格或以回扣的方式导致企业间的恶性竞争。价格低了企业为保证利润必然会以采购低质原料或减少工序等方式来维持利润空间,受损失的还是学生。许经理认为,首先营养餐企业应一概回绝某些学校的无理要求,从维护学生营养健康出发,也避免了替学校背黑锅。另外,相关管理部门应统一营养餐标准和价格,并明示给家长,让企业在同等的价格基础上竞争。
     11月20日、21日,第二届亚太地区学生奶会议在上海举行。此次会议重点探讨了政府对实施“学生奶计划”的引导作用、学校和教师的作用、牛奶对学生的营养作用以及学生奶宣传推广等问题。其实早在今年5月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首批定点生产企业的名单就已经确定了,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名列其中。那么北京的学生奶计划到底进行得怎么样了呢?
     ■每天喝奶的学生不到一半
     饮奶观念该改改了
     记者从市卫生局的一项调查中获悉,目前本市中小学生中有12.3%的学生从不喝牛奶,每天坚持喝牛奶的孩子只有41.8%,有时喝的学生占39.1%。
     这项由北京市卫生局对本市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进行的调查,有近3万名学生家长填写了调查表。其结果显示,北京孩子牛奶喝得不够多,中小学生每天喝牛奶的数量平均为200毫升,而每天喝牛奶的孩子中,三分之一的学生喝奶的数量不足200毫升。而在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平衡膳食宝塔”中,建议7至10岁的学龄儿童每天至少应喝400毫升的牛奶,才可满足身体生长对蛋白质、钙以及维生素B2的需求。
     但是一些学生家长却不这么看,认为孩子平时在家也喝奶,没必要再到学校喝学生奶。还有些学生认为,一些经常做广告的饮料口感要比牛奶好,不愿意喝牛奶。专家指出:喝奶必须每天都保证足够的摄入量,并持之以恒,在家里喝有可能今天喝了,明天没喝,况且在家喝和在学校喝并不矛盾。家长要认识牛奶对孩子健康的重要作用,并督促孩子喝奶,而不应该纵容孩子。
     ■学生奶推广起来不能怕麻烦
     质量、安全、价格处处敏感
     北京市学生奶计划办公室主任何畏指出,目前学生奶计划的推广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些部门对学生奶计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学校怕麻烦,不愿意去做。因为要设专门的教师,配备专门的教室储存、分发、管理牛奶;夏季牛奶储存不当也易发生学生中毒,冬季还要有加热问题;另外,担心部分贫困学生可能会因为付不起订奶钱而对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饮奶安全问题也是推广学生奶计划的重中之重。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专家委员会主任蒋建平教授强调指出,推广学生奶要先试点、后推广、有计划、分步骤进行。要坚持“安全、营养、方便、价廉”的原则。因此要建立完善的三级(中央、省、市)组织协调机构,实行安全责任制度,确保产品质量与饮奶安全。
     此外价格也是个敏感问题。因为学生奶实行严格的定点生产体系,对学生奶的生产企业要求很严,首先要求它有稳定、质量有保证的奶源基地,机械化挤奶率要达到50%以上。第二要有先进的生产工艺设备和成熟的经营管理经验,比如学生奶的包装必须采用无菌包装。此外还要有高效的配送服务体系,能够保证牛奶及时保质供应,因此企业生产学生奶的成本很高。
     但是因为消费对象为中小学生,为推动学生奶计划的开展,价格一般要低于市场价格的20%以上,比如广州的学生奶要比成本还低3毛钱,为此政府还要给补贴,上海的光明学生奶一包也只赚几分钱,北京市将考虑减免税收或以奖励代替补贴的形式。因此企业想要通过学生奶赚钱是件不容易的事,参与学生奶生产的企业看中的还是作为学生奶定点生产企业给品牌带来的无形资产,以及经过努力后达到薄利多销的效果。
     目前,学生用书已经成为以独生子女家庭为主的主要投资。学校的教学用书、课外的参考书更是家长们的首选。
     据不完全统计,一个小学生整个小学阶段的阅读投资占家庭教育投资的10%,中学还会更高。
     出版界人士认为这是好现象,反映了社会、学校、家庭越来越重视子女的受教育程度。书商、出版社对此也是欢欣鼓舞。毕竟,在中国学生的钱比较好赚。学生的钱真是那么好赚吗?采访中记者发现,要挣学生的钱不是那么容易。
     ■家长选书心里没谱儿
     家长们关注孩子的学习,参考书就成了关注的焦点之一。他们买各类参考书十本八本眼都不眨一下,恨不得孩子能读书破万卷。但是现在学习参考书多得像天上的星星,在各类学习用书面前他们却会驻足不前,掏钱的手变得不那么爽快。粗制滥造的书充斥市场,鱼龙混杂,学生家长很难辨别好坏,使每个关心孩子成长的人不得不徘徊。
     书店里,普通的一本参考书就得20元。有的家长因为正品书太贵,转而买盗版,或者买了盗版根本不知情。孩子刚上小学的一位家长说,孩子看的画册,没有便宜的。盗版书印刷质量不好,经常有错,我还是坚持买正版,不过数量上得控制。
     ■出版社出书不容易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副主任吴希曾告诉记者,中国的独生子女这么多,应试教育的成分还占相当大的比重,很多商家看好这块市场。这里面有很多个“三”:有孩子上学的家庭三分之一的投入在教育投资上。学生用书的利润分配大约分三份。编书的成本、作者编辑的稿费、纸张的印刷等等大约占三成,出版社的发行大约占三成,还有三成要留给书商。
     他指出,通过正规渠道从教学参考书上获得利益也并不容易。真正负责任的出版社,推出一本有价值的书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这其中有社会责任、职业道德的问题。赢利并不是唯一目的。畅销书不一定就是好书,不一定就适合学生使用。小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主要是课堂、课本、参考书、工具书。
     如果孩子第一次接触的知识有不科学、不规范的地方,对孩子的影响可能是终生的。另一方面,精品书也要不断修正,不但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知识水平,还要跟上知识的更新。卖给学生过时的老书,也是误人子弟。
     ■拼凑盗版不费力
     许多出版社、书商东挪西借拼拼凑凑,再加上煽动性的题目,销量不比正规渠道发行的书差。盗版书更是暴利,省去了稿费、编辑费用和税费等等,只需要纸张印刷费就可以摆出来卖了。标价和正版一样,再加上打折销售,很多人会心动。有时候书市上出版社也会打折,那是因为省了书商这一环节,但折扣也是有限的。
     今年高考前后,本市丰台区某学校统一为高三学生订做了两套秋季运动服,价格为300元。有的学生不想要就不交费,学校也有招,不交费就惩罚,要求学生上学必须穿校服,不穿不让进教室,最后演绎到学生毕业该领毕业证了,学校提出:不交服装费就不发毕业证。学校为什么在高三还要为即将毕业的学生统一订两套秋季运动服,这里面显然有利益驱动。
     据北京市教委学生统一着装管理服务中心有关人士介绍,按北京市教委的相关文件,对于学生校服的要求是“在全市城区和农村地区的城镇地区中小学生中按自愿的原则推进统一着装工作”。其实,我们现在学生普遍穿的是运动服并非校服,校服普及率比较低。按要求是春秋装一套,夏装一套,按“一四一一”时间做,即小学一年级、小学四年级、初中一年级和高中一年级各做一次,如不要全套可以单订。
     ■校服市场怎样监管
     据市教委有关人士介绍,现在市教委和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在对校服企业进行监察。北京市现在学生的校服和运动服都是由教委指定的企业来生产,对学生装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学校直接和各区县的生产单位联系。目前,正在对校服生产厂家进行审定,在价格上也要做统一要求,这样能更加规范校服市场。
     当然,如果统一标准、统一价格就不会出现类似深圳某学校因恶性竞争而引发的劣质服装问题。但另一种声音是,垄断而后带来的会不会是另一种弊病?
     ■订几套服装该谁说了算
     现在北京中小学校服的制作还是以学校组织为基本方式。而人的发育和要求却是各异的,什么时间做、做几套完全由学校说了算,而且钱还交给学校来操作,确实让学生和家长不痛快。为什么不可以学生自己来订做?非得把钱交到学校手里吗?一位高二学生的家长认为,教育部门可以规定出款式、布料和价钱,由学生家长直接操作,想做几套就做几套,避免了中间环节,免了家长的猜疑,岂不更好?
     ■运动服价格能否有指导价
     北京市东城区某小学一位校长坦言,现在学生穿运动服价格千差万别,有五六十的,有八九十的,有一百多的。有些学校按一个大概标准把钱收上来,再按另一个标准去做服装,没有人看得出来,即使有的家长明白了情况,也不会为了几十块钱找学校理论。有家长提出要求,北京这么大的学生运动服装需求量,教育部门甚至可以以区县为单位对运动服装做出式样、图形,注明布料和指导价,让家长也感到心里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