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孩子不可承受之“爱的压力”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5-13

  此项研究的数据来自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的两项大型连续调查:

  ——“中国青少年研究”(英文简称CTS)。这是一项在全国15个 城市,对12~19岁青少年进行的大型连续年度调查,样本总量达 18000个。

  ——“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英文简称CMMS)。这是一项针对 15~56岁城市居民的调查,样本量为50000个。

  现代家庭正处在一系列的嬗变与重构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在 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近日,两项刚刚完成的针对当代青少年的大型调 查向我们展示:我国城市青少年正处在父母的“重重包围”下:影响 他们最多的是父母,关爱他们最多的是父母,而带给他们更多“成长 的烦恼”的也是父母……   

父母对我影响最大

  调查中,当青少年们被问及“到目前为止,对自己的成长影响最 大的人”时,有66.2%的人认为是“父母”,4.4%的人认为是“爷 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两者合计达70.6%,远远高于其他选项;认为 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是“老师”的只有10.8%,认为是“同学和朋友” 的为8.9%,认为是“心目中的偶像”的为4.4%,属于其他情形的 为5.3%。

  可见,尽管有不少社会学者强调现代家庭正面临种种困难,也有 人说“后喻时代”已经到来,不少父母在担心自己的权威地位,而调 查结果却告诉我们,家庭仍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家 庭的教育功能,并未受到根本冲击。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首先表现在他们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物质生 活基础。当被问及“我觉得,父母挣钱很不容易”时,74.3%的青少 年“完全同意”,14.2%的人“趋向于同意”,而持“不反对”( 7.1%)、“趋向反对”(2.3%)、“完全反对”(1.6%)态度 的青少年所占比例合起来只占一成多。可见,绝大部分青少年,在享 受着父母为自己提供的舒适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能体谅到父母的艰 辛。

  另外,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父母除了为子女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 外,还在对子女生活的方方面面“尽心尽职”。当让被调查青少年对 “父母很少管我的事”一项进行判断时,表示“完全同意”(12.9%) 和“趋向同意”(20.2%)的仅占调查总人数的1/3,也就是说,只 有1/3的青少年认为,自己的父母给了自己一个较为独立的成长环境; 与此相对,对此表示“趋向反对”、“完全反对”的青少年的比例却 达到18.6%和26.9%,即近一半的青少年认为,自己的父母经常插 手自己的事。

  与此相似,在对“我买什么,一般要得到父母的同意”一项的判 断上,“完全同意”和“趋向同意”的比例分别为36.3%和36.6%, 而“趋向反对”和“完全反对”的比例仅分别为7.1%和4.5%。可 见,当今我国城市居民家庭,对处在成长关键时期的12~19岁青少年, 普遍注重的是引导,不太强调其独立性的发展。这与西方社会的家庭 强调独立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父母不是我的朋友

  在调查中我们看到,56.4%的青少年“完全同意”“我和父母相 处得很好”,持“趋向反对”和“完全反对”意见的只有4.1%和1. 9%。但是当他们有心里话时,情况就不一样了:55.8%的青少年同 意“有心里话我更愿意告知朋友而不是父母”(完全同意:32.6%; 趋向同意:23.2%),57.1%的青少年同意“我喜欢和好朋友在一 起,而不是在家里”(完全同意:36.6%;趋向同意:20.5%), 与此相对应的是,他们当中,66.3%的人认为“我不希望自己在别人 眼里是个孩子”。同时,他们在回答“对你而言,最让你感到高兴的 情景”时,回答是“与朋友在一起”的比例为59.0%,而回答是“与 家人团聚”的仅为28.5%。   

“爱的压力”:成长中的烦恼

  在CTS和CMMS两项大型研究的实施过程中,研究人员明显地感到, 当代青少年与父母和家庭的关系十分微妙:一方面,他们仍然十分尊 重和珍惜与父母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明显地出现了与父母缺乏交流 与沟通的状况,并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情感阻隔和理解不足。另外, 部分城市家庭青少年正在承受着“爱的压力”——父母对子女的百般 照顾、呵护,子女无条件地服从,按父母的意志行事。

  青少年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他们渴望融入社会,摆脱 家庭对自己的“束缚”,但又十分小心地处理着和家庭的关系,呈现 出一种“成长中的烦恼”。因此,我们在承认家庭对于青少年成长的 不可替代作用的同时,也不能不承认,家庭文化的基础已经出现了某 些空洞,家庭进步的链环中有许多亟需修补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