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在东南大学见到鲁军时,还真难把他从学生科协的干部以及听他演讲的学生中区别出来。清瘦,一副眼镜,学生气的文秀,西装有点皱,毕竟他脱离学校还不足一年,又只有24岁。而他的以校园师生为服务对象的易得方舟网(fanso.com)却在今年初成功地吸引了660万元风险投资,成为渴望创业的学生的英雄。
    对鲁军的好奇总围绕着“学生创业第一人”的帽子。鲁军委屈地说,自己真是不愿当“第一人”。当时上研究生一年级,刚起了退学创业的念头,赶巧合乎清华支持学生休学创业的精神,但还是观望了一阵子,听说有人申请后才决心跟从,想不到那是个假消息,结果“不幸”成了“第一人”。至于现在参加活动常要以这一身份出面,鲁军说“我不愿意,但我服从。”在什么场合、以什么身份、讲哪一段故事,公司的企划部门都有安排的。总裁也要尊重公司的需要。
    对于人们对学生创业的过度好奇,鲁军委婉地表示了异议。其实学生创业和非学生创业并没有根本的区别,也许非学生比学生多一些社会经验,更擅长为人处世,但面对市场、处理企业问题,大家是一样的,学生既不具有特别的优势,也不具有特别的弱势,商场上没有师生之分。贴了“标签”的鲁军难免被有些对手视作学生,鲁军还挺高兴,也愿意表现为学生,但形象上像学生不代表决策和行为的幼稚,相反会让对手轻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