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有的家长会说:“孩子的选择不一定正确,因为他们毕竟还 小呀!”是的,尊重孩子的选择并不能保证孩子每一次选择都是正确 的。这就要求家长们在尊重孩子选择权的同时,还应培养孩子的“辨 别”能力。不过“辨别”的能力也只有在“选择”的实践中培养,所 以,最好的培养办法还是多为子女提供“自作主张”的机会。孩子需 要添置衣服了最好在式样、颜色等方面由孩子作主,星期天,最好让 孩子办一天伙食,吃什么、怎么吃由他去操心;学习上遇到困难了, 家长就应帮着出出主意,但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还得孩子自己拿…… 在这过程中,孩子肯定会摔几个跟斗、走一段弯路,但选择的能力正 是在一次次选择的尝试中得以提高。家长千万不要用“不听老人言, 吃亏在眼前”的责备来剥夺孩子的选择甚至阻止孩子选择的实践。
我曾教过一个很优秀的女学生,名叫王霞。她的家庭教育有一个 很明显的特点:父母无论大小事最终都是让女儿自己拿主意,他们只 作一些点拨;即使出现分歧,他们也充分尊重女儿的意志。王霞高一 担任班长,进入高二后她又准备竞选学生会干部;她父母考虑到学习 负担越来越重,曾对我说过不主张王霞当学生会干部。但王霞觉得自 己学有余力,而到了学生会可以更全面地锻炼自己的能力,因此,坚 持要参加竞选。于是,她父母不但同意了女儿的选择,而且积极为她 的竞选出主意。高三毕业前夕,王霞与父母在填报志愿的问题上又产 生了分歧。父母希望她报计算机等热门专业,而王霞想报考她喜欢的 地质专业。父母和王霞坐下反复讨论、商量,但王霞仍然坚持自己的 意愿。她说:“计算机专业虽然发展前景广阔,但我毫无兴趣;地质 专业虽属冷门,但我热爱。”父母再次依从了女儿,王霞后来考上北 京大学地质系。我记得事后王霞父母对我说过:“我们就是搞地质的, 深知其艰苦。但王霞未来的人生之路毕竟应由她自己走。因此,我们 当父母的虽然感到遗憾,也只能尊重女儿的选择。”
还需说明的是,尊重孩子的选择与孩子尊重家长的选择是不矛盾 的。在充满民主气氛的家庭中,尊重是相互的。家长不把自己的意志 强加给孩子,并充分理解并善于听取孩子的合理主张,这实际上是为 孩子树立了一个尊重他们意见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