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给孩子“求异”的权力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5-30

  孩子常在一起玩,细心的父母会看到两条色彩各异的风景线。一条风景线是居多的孩子缺少独立意向,总喜欢跟在别的孩子后面起哄,此类孩子典型的特征是“趋同”。另一条风景线是少数孩子玩的别出心裁,透露出稚嫩的“另类”萌芽,这些孩子的突出之处是“求异”。

  传统的幼儿教育过分强化了人的共性培养,而忽视了人的个性和差异的重要价值。对唯知“趋同”的孩子,正确方法是施以风格各异的诱导和教育,以期在孩子的心灵深处燃亮更多的个性和创意的火花。

  假设孩子的“求异性”十足,只要不养成怪癖和恶意任性,做家长的就应该尊重和保护孩子的“求异性”。知识经济的时代的特点就是知识的不断创新和应用。在知识经济形态下,社会对于人才的根本要求是求异的思维及永不衰竭的创造能力。鉴于此,做父母的要大胆搬开传统意义上教育孩子的所谓“标尺”、“榜样”,给孩子以更多的求异和个性,给他们更多的自由想象,随意发展的空间,这将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