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虐待”有多种表现。有些家长为了给孩子施加压力,或者 发现了孩子的思想违背了自己的意愿,便采用警告、恐吓、揭短、讽 刺等方式来治服孩子,这极大地束缚孩子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精神。有 些家长为了防止孩子产生骄傲情绪,便常用挖苦的形式拿别的孩子的 优点来比照自己孩子的缺点,这使得自卑这团乌云遮盖了孩子的心灵 空间。众多的精神虐待并没有使家长感到满意,继而家长又加大了 “精神虐待”的强度,导致了恶性循环,并且诱发了孩子的逆反心理, 使两代人的隔阂越来越深,甚至产生敌对情绪。
有关专家指出:一个健康的家庭教育方式,应从三方面着手:首 先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尊重孩子的主观愿望和实际能力,调整自己 的期望值;其次,注重孩子情感方面的需求;再次,加强自身修养, 改善自己的观念。而有过“精神虐待”的孩子,会出现很多心理行为 上的障碍,比如自卑、焦虑、自私等心理疾病,难以适应社会。
童年少年是最美好的时光,也是一个人身心完整的发育成长的阶 段。这个时期的情绪体验既显得“单纯”,又终身难忘,它对一个人 的心智结构,道德观念、性格模式的铸造至关重要,深深影响人的一 生。因此,笔者呼吁,请走出教育误区——精神虐待,不仅家教如此, 学校社会教育也应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