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离家的女儿回家,成都市的陈卫明一纸诉状将 心爱的女儿告上了法庭,诉讼请求是要做公交售票员的 女儿每月给他400元的赡养费。
     自案子送到法院后,陈卫明常喝得醉醺醺地找法官 哭诉:“快点审吧!女儿不听话,又不回家……”眼泪 在这个50多岁男人眼里直打转。其异样的表情让法官心 里犯疑。
     陈卫明与妻子离婚时,女儿莎莎尚在襁褓,19年来, 他独自一人,既当爹又当妈,终于将女儿抚养成人,在 女儿身上倾注了全部的爱。她怕女儿学坏,不让她和外 人接触,不让她谈恋爱……女儿成了他唯一的希望。但 他没有想到,女儿竟然会“不听话”,彼此的不理解让 父女冲突越来越激烈,终于,承受不了这份固执父爱的 莎莎被迫离家出走。可见不到女儿,陈卫明更是心慌。 于是,他决定采用“索要赡养费”的方法,将女儿逼回 家。
     父亲有错?
     而被父亲深爱着的莎莎对父亲的举动感到十分无奈: “父亲太可怜了,他已经和母亲有过一次法庭相见,我 不愿意再与他在法庭上见面。”在莎莎的要求下,4月底, 此案最终以每月100元的赡养费调解终结。
     当笔者在成都见到漂亮乖巧的莎莎时,笔者发现她 那张懂事而略带忧郁的脸和其19岁的年龄形成强烈反差。
     “从小,爸爸就说我的妈妈死了,我和他相依为命, 在我的心目中,他是我唯一的亲人。可母亲却出现了, 并找到了她,而父亲却说:‘你要认你妈就不要认我。’” 莎莎知道,父亲恨母亲,离婚对他的伤害很大。看着别 的孩子在父母亲的身边撒娇,莎莎只能忍受着难言的痛 苦。
     但是,父亲的“爱”却越来越苛刻:成绩不好,父 亲说她不听话;带朋友回家玩,父亲则规定“不准带人 进入我的家”;不准出去玩;不准交男朋友……莎莎觉 得没有一点自由的空间,她开始本能地反抗,父女俩之 间的分歧越来越大。于是,她想到了出走。
     离家出走的前一晚,父女俩之间的矛盾达到白热化。 “把钱交出来,”父亲用钢衣架向莎莎的手、脚上胡乱 打去,气得全身发抖的莎莎一步步退进厨房,慌乱中, 她猛地抽出菜刀,冲着父亲大吼:“你再往前一步……” 陈卫明终于害怕了,那晚,莎莎捏着刀过了一夜。
     第二天,她走了。
     虽然住在外面,莎莎仍牵挂着这个家,过年时,所 有的人都回家团圆,她却一人孤单地睡在单身宿舍里…… 她曾托人带钱给父亲,但父亲却拒绝了。
     就在笔者采访的前一天,5月16日,莎莎终于回家了。 可父亲并没有给她好脸色。莎莎茫然地说:“我没有选 择余地,他是我唯一的亲人!”
     究竟谁对?
     日前,笔者在莎莎家中见到其父亲。虽然才50多岁, 但过多的白发让陈卫明看起来显得很苍老,这个固执的 父亲至此还在坚持:“我没有错!”
     陈卫明激动地说:“这个社会太复杂,我同事的孩 子就是因为不听话出了事,所以我才管得严了点。可她 不听话。这一年多,她3晚没有回家,还常到她母亲那儿 去。我一说她,她竟敢用刀子对着我,还把东西全部搬 走。这些都是原则上的错误啊!”
     他说,父母管教子女是天经地义的事,严格怎么可 能有错。
     “我这么爱她,从她生下来8个月大开始,我自己舍 不得吃喝把她养大,可她伤透了我的心。”
     听完父亲的话,静静的莎莎失望地走回了自己的房 间:“他说得对,我说的也对,那倒底谁错了呢?”
     应该咋办?
     对此,华西医科大学精神科副主任杨彦春认为,这 位父亲可能有一定的人格障碍。这或许是因为他所遭遇 的挫折使其在潜意识中想通过其他的方式得到补偿;或 许是因为长期与女儿的过分亲密,使其想强行将女儿纳 入他的生活系统。
     总之,作为父亲,他没有把握好用一种健康的爱的 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女儿。要改变这种现状,重点是从其 父亲的心理上挖根源,找出其心理症结,帮助他多参与 一些老年社交活动,让他的生活圈子扩展开来,以丰富 多彩的生活弥补内心情感的单一,淡化他对已长大成人 的女儿的过度关注,进而消除父女间的敌对情绪。(贾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