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K12声音:颓废与堕落——当代“骄子”令人失望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6-23

    在K12新闻中看到《大一学生对素质教育的控诉》的报道,感慨颇深。作为一名已经毕业的大学生,看着学弟、学妹们居然发出这种“控诉”,不免有些“贻笑大方”。回想自己度过的大学生活,总觉得现代大学生们少了点什么,以下略举一二:

    一、 懈!缺乏危机感

    大一新生刚刚经过“黑七月”,挤过“独木桥”,难以摆脱“天之骄子”的荣誉感,再加上中学“填鸭式”的应试教育,使他们得不到新的知识,尤其是“知识经济”的到来,他们不了解知识的价值,不知道“大学生”也会被淘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再加上全国高校大扩招,“大学生”已经没什么了不起了。不扎实的学好一门技术,掌握一种技能,仅凭毕业证在社会上是无法立足的。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一点,就不会整日虚度光阴,碌碌无为了。

    二、 庸!缺乏进取心

    “六十分万岁”一直是大学生的“名言”。难道他们不知道,小学生都在向100分努力吗?大学的学习需要的是自学能力,很多东西是不需要老师去讲的,更多东西是从别人那里学不到的。自己不肯去扩宽知识面,提高自身修养,还埋怨别人把他们看作中学生。不断进取,奋发图强是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力量,有了这种精神力量,大学生怎么会每天除了和作业为伴外,不知道再做些什么?难怪大学校园里会有越来越多的空虚、寂寞、自杀和犯罪……

    三、 懒!缺乏吃苦劲

    就像那位大一学生所说:物理实验每次要做三个小时,这十分奇怪吗?制造原子弹需要用几个“三个小时”?现在的学生一点也不想动脑、动手,只想“参考”别人的实验报告,这是应付老师?还是欺骗自己?五、六十年代的知青有的并没读过太多书,也没做过过多的作业,就是因为他们有刻苦精神,无数次试验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在无数次的失败中找到了成功。连最基本的试验都不肯完成,还有什么资格到国外大学的实验室去竞争呢?有了空闲时间就去跳舞、打扑克、玩游戏,学英语的时间就被这样肢解了,心爱的电脑也变成了高档游戏机……

    四、 俗!名利心太重

    这主要是对大学生中的学生干部而言。从古至今,还没听说过哪位大科学家是当上什么“长”后才成名的。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大学生在竞选学生干部、争取入党名额、学期末评优等活动中,极尽所能:请老生吃饭,向老师送礼,目的不言而喻。当上学生会干部之后,就忘了自己的学生身份,整天帮着学校作一些“整学生”的事,这样那有时间去学习?在我们系里,“学习部部长”经常因为“做学习计划”而交不上作业,匆匆抄一份了事。清醒一下头脑吧!现在不是大学生“统包统分”的年代了!踏上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是知识与技能,现在的单位不缺“领导”。在人才市场上,你有“优秀学生干部证书”,而你的对手有“设计发明专利证书”,对用人单位的老总来说,他会用谁呢?

    虽说在大学教育中,学校也有着这样那样的弊端,但“学”是以人为本,学生自身的素质是关键。我是一名从普通学院毕业的专科生,以上观点仅为我个人在大学生活中所感受到的,作为一名理工科学生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它不代表所有学校的所有学生。但中国学生能上名牌大学的不多,具有真正学术氛围的大学更是少之又少,所以我的看法也许能代表大部分在校生。最后引用我的老师曾说过的一句话:“对每个人来说,金钱、亲情、爱情甚至生命,都可能被别人所剥夺,但只有知识,是其他任何人所无法得到的。”在大学生活中能学到真正的本领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