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学生和家长愿不愿意,学费的增长已是一个现实。经过数年不断深入的认识,多数学生家长都接受了这一与国际接轨的惯例。辽宁大学学生处处长王树岩说,1999年入学缴款时,没有出现因缴不起学费退学现象,大部分学生的家庭都能负担得起。东北大学计算机专业一位99级江西保送生的家在农村,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但还是凑出了他第一年的学费,让他来到沈阳读书。民族传统让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恤血本,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念大学。因拿不出钱或不肯出钱而不让孩子上大学的家长,几乎没有几个。
近年来,为资助特困生完成学业的各种社会保障方式不断兴起,如教育贷款,教育储蓄等。在多数人眼里还未达到完善之际,各高校又为在人才竞争中获胜,推出吸引学生的高额奖学金制度,这一方面可给部分学生减轻学费负担,另一方面也可能左右部分学生报考时的走向。过去是想上大学,现在是想上什么样的大学。这种现象尤以今年为甚:哈工大今年为吸引考生报考该校,以5万元悬赏我省高考状元;沈阳建工学院给予第一志愿报考该校、分数高出录取控制线100分的考生5000元奖学金。这些条件足以令人咋舌,但达到这一成绩的学生起码也过了清华、北大的录取线,如果清华、北大没有丰厚的奖学金,单靠名牌效应、学术环境、城市优势等因素,是否还能吸引学生报考?这个过去想都不用想的问题,由于教育消费的介入,在今天看来,对学习成绩拔尖家境又不好的学生,已有其存在的可能性。
高校扩招引出的教育消费观念是,在培养人才的投资上,国家、社会、个人都要承担费用。有的学生更愿意把家长的投入当成一种个人教育投资,投入大,回报也大。大学毕业与高中毕业,工资起点就差一大块,四年投入的钱,将来用不了几年就能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