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湖南省教育厅有关领导的支持下,记者调阅了5名隆回一中保送生的档案,其中4名为科处级干部子女。记者经调查后发现材料中都存在程度不同的水分,特别是平时成绩,有的同学几乎无一真实。
隆回一中校长的儿子C的保送材料厚厚一叠。他身上的光环很多,校、县“三好学生”,省、市、县三级“优秀学生干部”,市“优秀团干部”。“毕业鉴定”充满溢美之词:“勤奋好学,积极进取,学习成绩一直优秀”,“具有开拓性,工作能力很强”,“是位品德高尚、素质优秀的好学生”。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可班主任老师写的鉴定全是优点,无一缺点。一中校长在写对儿子的推荐意见时很舍得花笔墨:“该生在校三年思想表现好,学业成绩优秀……有创新精神,是市优秀团干,省级优秀学生干部,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合格高中生。”
C的《保送生登记表》上的科目平时成绩大都在80分以上,高一、高二每期学业成绩总分在800分以上,高一两个学期的成绩在年级的名次不是第一就是第二。
真实情况又是怎样呢?记者查阅了C的《高中学生学籍表》(没有入档),高一上学期9科中有5科不及格,两科只有60分,地理、生物科目分数最高,也只有70分,总分508分,平均分56分。而《保送生登记表》中记载的高一上学期成绩,科科在84分以上,总分达818分。两相对照,其中的水分达310分。在科目成绩中,外语一科的水分最大,达50分。C高二上学期也有6门课不及格,高三上学期有两门课不及格,总分315分(满分750分),名列班上第52名,年级倒数第4名,而《保送生登记表》上的总分为500分,名列年级第5名。记者发现,弄虚作假的手法并不高明,C《登记表》上高三上学期5科的分数与同班同学胡某某的分数是完全一样的,而胡某某的成绩恰好名列年级第五。
C的真实情况从高一班主任老师写的“评语”中也可看出:“学习方面信心足,决心大,但有点只打雷,不下雨。学业成绩有待提高。”高二第一学期另一班主任也写着:“由于基础较差,学业成绩有待提高。”
谈及同班一位被保送的女同学,一位同学告诉记者,她成了保送生后,同学们就在议论,她成绩太差,如果参加高考,肯定考不上,之所以成了保送生,还不是因为她有一个“好爸爸”。
某处级干部的儿子D的《保送生基本情况登记表》记载其成绩大都名列年级前10名,其中高三上学期的总分为634分(满分750分),名列年级第9名,而实际上其总分只有404分,名列年级第217名。其中的水分之大,令人震惊。
D的市级三好学生审批表上写着他“每次考试能稳居学校前四十名”,并写着:有61名学生、6名教师参加评议后,一致同意其为邵阳市三好学生。但据他的同班同学介绍,他的成绩如能达到我们学校年级前40名,肯定能考上非常好的大学了,这是不可能的。至于有61名同学同意选他为市级三好学生,这也是夸大的。他们还听说D的市级三好学生指标是他父亲弄到的。
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些保送生材料乍一看天衣无缝,但认真仔细的人一看就有疏漏。材料中有两名同学高一下学期的学业成绩有不及格记录,A“物理”只得了57分,B“化学”只得了49分。这显然不符合湖南省保送生条件第一条:“学习成绩一贯优秀,平时成绩名次位于年级前8%以内,且无不及格的科目”。但一道道审查关卡却对此视而不见。
尤其令记者吃惊的是,D的材料中有两份表格的学业成绩记载,除会考成绩外完全不同,一份是《湖南省2000年保送生基本情况登记表》,一份是《湖南省普通高中市级三好学生审批表》。看来平时成绩可以“随心所欲”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