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元一个大学生,你准备好了吗
今年18岁的李群在得知自己高考600分的成绩后,心里喜忧参半。喜的是成绩不错,上所好大学有望。忧的是今年高教学费在去年基础上又涨了20%,且取消了师范类大学的优惠。自己家中母亲下岗,靠父亲一人养家。看来还得自己挑选一所收费相对较低的外地院校。像李群这样,把高校收费多少作为高考志愿必须考虑的因素的考生如今已不占少数。
自1994年全国37所大学首批实行收费制度之后,如今高校收费已成为一个既定的事实。而且毋庸讳言的是,高中教育以及属于义务教育的小学、初中教育也同样所需不菲。培养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到底要多少钱?笔者搞过如下测算:
一、幼儿园:分为大、中、小三班,每月的托儿费是130元,园内实行全托制,周一到五每日三餐伙食费是6元,每个月就是140元左右。这样算来,幼儿园每月的总收费为300元左右,每年需向幼儿园交的费用是3600元左右。
如上一级一类托幼园所、实验幼儿园和各区重点幼儿园每月收取入托费、伙食费、管理费等400—600元左右,一年需交4800—7200元左右。另外,有的幼儿园在入托时还要收取1000—12000元不等的建园费。
二、小学:小学6年制教学,共12个学期,每学期学费50元,杂费代收300元左右,然后根据每个学期的实际情况多退少补。校服一般70—150元不等。如某小学为了普及微机教育,规定三年级以上学生参加计算机学习(原则上学生自愿交费上机),每月30元,一年按9个月计算,需交270元;管弦乐器学习,每月交费70—120元不等,一年按9个月计算,需交630—1080元左右。
小学五年级学生家长张先亮向我们列举了一下他儿子花的其他费用:每月零花钱至少30元;吃饭穿衣又得300—400元;买课外读物、买玩具每月又得100元左右;参加剑桥少儿英语二级培训班,一个学期450元;平时学校组织参观、春游、联欢、看电影、订报刊等费用支出,平均一个月有20元到几百元不等。
这样算来,一名小学生每年就得6000—10000元左右,这还不包括请家教费用和不可预测的医疗费。
三、初中生:初中生每学期的学杂费为80元,杂费为350元(包括书费等),多退少补。校服费为80—160元;参加军训费一般在180—300元不等。
一名初中生每月生活费至少需要300元,零花钱也得50元,还有电脑上机费每学期250—380元(自愿交费上机)。这样算来,供一名初中生,每年支出在5000—10000元左右。请家教或另外参加各种培训班,费用还会高。
四、高中:如果是公立高中,每学期学杂费1000元就够了,书费要600元左右,合计每年约需5000元。如果上私立或民办高中,则需每年5000—12000元。
五、大学:大学的学费是最高的。根据所在的院校、所学专业,每学年从2000—20000元不等(艺术院校学费即10000元;相关器材、耗材动辄上万),综合起来一个大学生,一年约需20000元。今年的北京高等院校的收费标准已经出台,在第一批录取院校中,清华、北大、人大、北师大各专业学费均为每年4800元。北理大、北科大、北邮、北航、北工大的大部分专业学费为5000元。对外经贸大学外语及热门的财经类专业,学费定为6000元。第二批录取学校中,大部分专业学费也为5000元。
而据有关部门统计,一个孩子从幼儿阶段到大学毕业存在一定地区差。上海、广州约与北京持平;郑州比北京略低,约七万左右;最低的要数济南,合计60000元左右。
金榜题名时,花费知多少。面对这种巨额教育支出,不少家庭感到了压力。毕竟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花费是多方面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住房、医疗、养老等。何况还要面临收入不稳定等隐性压力。按一般工薪阶层收入计算,培养一个大学生约需一对夫妇9—10年的全部收入。说孩子书包里装着一套房,还真不为过。
教育资金及早筹划
正是由于教育支出的必要性和长期性,在家庭中建立教育基金成为家庭理财的一项重要内容。像住房、买车等大宗消费一样,绝大多数家庭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尽早为孩子设立教育专项基金。
家庭中如何建立教育专项资金,可称是各有各的高招。总结归类,不外两种:储蓄与保险。
某单位会计李红女士,今年为5岁的女儿上了3份大学教育金两全保险。每月交费300元(每份100元),到2013年,孩子18周岁读大学时可领到保险金:第一学年为11364元;第二学年为13638元;第三学年为14722元;四年总计为52272元。李红女士说,孩子上小学、中学时自己正当壮年,精力充沛,收入稳定,担负孩子教育费用不成问题。当孩子考大学时,自己45岁,现在每月拿出一点钱,积少成多,按月交费,就可以把未来最重要的一项开支有步骤、有计划地解决。
其实现在各种保险公司推出的教育基金类险种很多。像育英年金、小博士计划等可以成为家长的选择。
另一种设立教育基金的方式是储蓄。国家曾推出教育储蓄条款,规定每个孩子名下可用零存整取方式储存不高于20000元的资金,按定期储蓄付息,免征利息税。可算是对教育基金积累的一种鼓励。这种方式较适合于孩子已上初中或初中以上的家庭,因为教育储蓄只能用于非九年义务教育的学费所需。对于大多数想未雨绸缪的家庭来说,还是普通的储蓄来得简单。赵先生的做法也颇具代表性:赵先生今年喜得贵子。从孩子出生那天起,他每月给孩子存200元,做为教育专项金。赵先生说,我们是工薪阶层,月收入才2000元出头,为孩子的未来着想,应及早动手设立教育资金。我们从现在开始逐月储蓄,积少成多,到孩子6岁时有10000多元,可以择校;再过6年积累,可以上个好中学。再经过6年初、高中阶段,可以存出上大学第一年费用,这样基本上使孩子教育有保障。
社会学专家和教育专家都指出:随着民办大学增多,高等教育普及,人们受教育的机会增多,家庭用于教育的支出也将以每年约20%的比例上涨。对于家庭来说,有三笔钱是必须尽早筹划的:医疗、养老、教育。对此,社会也应不断适应这种需要,完整和简化教育贷款等方式,使家庭在教育基金筹划上多一些方式,使更多的孩子接受尽可能完美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