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林是某机关驾驶员,孩子刚满1岁。夫妻俩白天忙于工作,自己带显然不现实。所以陈林的母亲千里迢迢从山东农村来杭带孙女。按照奶奶的意思,最好能把孩子带回老家去,这样养孩子、种田两不耽误。但陈林不放心,一来老家在乡下,孩子见不到世面,回杭后肯定不适应;二来奶奶没什么文化,到了老家孩子就更没人教了。陈林也觉得让长辈带孩子不是很合适,现在他就盼着尽早把孩子送到托儿所去。
    31岁的杨青曾是广告公司策划,生下女儿后就一直在家带小孩,现在已经11个月了。她说,虽然孩子的奶奶和外婆都抢着要带孩子,但都被她婉言谢绝了。她认为小时候的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太大了,自己只有这么一个女儿,希望能从小培养她完善的人格与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孩子的长辈太“宝贝”她了,他们甚至不舍得把小孩抱下楼,怕小孩被风吹着了,怕跌了、磕了、碰了。这样,以后小孩与社会会有隔阂。杨青信任正规幼儿园和学校的教育,等小孩可以上托儿所了,她再去找工作。
    金良材与妻子一起在杭做生意已经好几年了,瑞安老家的孩子原来放在奶奶那里,后来发现孩子变得很娇气。现在孩子上小学了,金良材干脆把他全托在老师家里,一个月1000元吃住全包,现在成绩不错。金良材说,有人替我管着了,我在外边也放心,只是我们长期不在他身边,可能不太好,明年我考虑把他接到杭州来。
    65岁的王坚是一个3岁男孩的爷爷,他认为隔代教育没什么不好。孩子的父母工作忙,王坚就承担了教育孩子的责任。作为一个大学教授,王坚深知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他阅读了大量关于教育的书籍,试着用各种方法开发孙子的智力,训练他的生活能力。如今,小孙子聪明健康,父母亲非常放心,王坚也从孩子那里感受到一种新的活力。
    同样是隔代抚养,陈大妈认为她的任务就是看牢2岁的孩子,别让他出什么岔子。她说,伢儿这么小,吃饱穿暖别病着就谢天谢地了,教他他也不懂。陈大妈认为教育是幼儿园老师和孩子爸爸妈妈的事。
    在省级机关工作的未婚男士金先生对隔代抚养大加赞赏。虽然养孩子对他来说还是很遥远的事,但目睹身边一些自己带孩子的同事每天睡眠不足、上班来去匆匆的样子,他觉得自己带孩子简直无法想像。金先生另一条理由是,现在他妈妈已经放出话来———“只要你有孩子,我和你爸爸给你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