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关闭窗口
校园惨案的背后(新闻分析)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1999-04-26

对于4月20日发生的科罗拉多州校园惨案,美国上下的反应惊人相似:震惊,但不觉得意外。该州一位致力于防止校园暴力的负责人的说法很有代表性:“实在可怕,但一点也不出人意料。”在这起惨案中死里逃生的一位女学生,一周前对父亲说,“我觉着枪杀只是迟早的事”。

校园惨案在美国是个老问题,且逐年呈上升趋势。目前,美国1/10的学校每年至少发生一次严重案件,而且越来越多地表现为枪杀暴力。在过去一年半时间里,就发生了7起校园枪杀案,死亡14人。《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一篇文章指出,每一次凶杀事件后,被惊呆的美国人都在问为什么,致命的暴力事件随后再次发生,美国人再次寻找原因,周而复始,形成没完没了的恶性循环。

美国的学校几乎都实行严格的“零容忍”枪支管制措施,即学生携带枪支入校,一经发现立即开除,但收效甚微,校园暴力愈演愈烈。科罗拉多州是美国最早,也是比较严格实行“零容忍”措施的州之一,而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校园枪杀事件却在那里发生。正如《今日美国报》社论所说:“学校不是安全岛”,“校园暴力是社会暴力的延伸”。

这次校园屠杀,反映出美国社会存在许多弊端。美联社在一篇报道中说,许多国家对美国容忍枪支泛滥提出批评。日本一家日报感叹:“美国的枪支社会是何等病态!”《朝日新闻》评论说,“这次枪击再次让人看到一个发达国家的扭曲”。人们不妨再补充一句,连国民生命安全都不能保障,美国应该对这种丢人的人权状况进行反思。
实际上,这次最残忍疯狂的校园枪杀案,是美国社会问题和犯罪根源的集中暴露。

两名凶手攻击的主要目标是非洲裔和西班牙裔学生。这不禁让人想到另一事件:今年2月,在得克萨斯州一个小镇上,三名白人用卡车将一名黑人活活拖死。这两起惨案表明,美国社会中的白人至上和种族主义还相当严重。

两名凶手身穿黑色风衣,怀揣杀人武器,其衣着打扮和杀人手段都是模仿一部暴力影片中的主角。杀人现场目击者形容:“恐怖电影变成了现实。”舆论指出,充斥暴力、渲染仇杀和诲淫诲盗的美国电影及电视、网络和报刊等媒体,是教唆青少年犯罪,酿成这场悲剧的重要原因。

两名凶手是“黑衣黑手党”成员,衣服上印有纳粹口号和标志。他们崇拜希特勒,对纳粹在二战中的“胜利”津津乐道。

4月20日是希特勒的生日,他们选择在这一天动手杀人,其用心不言而喻。可以说,正是在美国社会中存在的反动社会思潮和黑帮组织,把许多像他们这样的青年引向犯罪的深渊。

两名凶手使用半自动武器、手榴弹和炸药,在学校大楼里安置了30枚炸弹。他们迷恋枪支,甚至为自己拥有的武器制作了录像片。一名凶犯曾对同学说,“买枪和雷管就像买激光唱片一样容易”。长期以来,美国枪支泛滥成灾,已达到人均不下一支枪的地步,这是美国恶性犯罪愈演愈烈的一个重要根源。

“骇人的惨案像一块巨石落入池塘,激起了绝望和怀疑的浪花”,也引来了种种亡羊补牢的献策。有的建议增加校警,严格安全检查,对有暴力倾向的学生建档追踪;有的认为“心理问题是血案关键”,应对学生加强心理辅导,“从幼儿园抓起”;有的提出发挥宗教的威力,教导学生弃恶扬善,如此等等。校园暴力不是个孤立的现象,而是社会的产物。不铲除那些诸如种族矛盾、枪支泛滥、暴力文化等社会根源,校园岂能平静?有人认为,校园枪杀案可能在任何时候,在美国任何地方发生。更有人警告,在未来几个月,很可能会有学生仿效这次枪杀案,制造恐怖事件。这种担心和警告不无道理。(本报华盛顿4月2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