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教学,又要“充电”,两者难以兼顾——难
   时代的发展需要一大批现代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社会的这种巨大变化,必然会反映到教育上来,并以其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的变革和发展。
   于是,教育需要重新认识定位,与时代精神相一致的新型教育需要重新构建……面对新形势,面对全新的理念和实践,教师们普遍感到困惑茫然,感到不适应,跟不上,感到要教好书,要不断学习,不断自我“充电”,自我加压。因此,感到很难,很难。
   独生子女,个性强,家长宠,不好管——难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由此在教育工作中必然也会带来许多新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有两方面:一是学生因其“独”而普遍缺乏团结协作精神;二是家长过多的呵护和娇惯,使许多独生子女生存能力弱,社会责任感不强,挫折承受力不够……因此,教师在教书的同时,还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有时还要做家长的观念转化工作,要是碰上不理解不配合的家长,往往还要受委屈。
   传媒以偏概全,让教师无所适从——难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有着它深刻的内在规律,需要我们以科学审慎的态度去认识它,对待它。但是这些年来,有些媒体在对教育的宣传上有不够谨慎和不够全面的倾向,有“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和“过于炒作惟恐不热”的现象,结果反倒影响了人们对教育的正确认识,为教师的许多工作帮了倒忙。比如:在对素质教育的宣传上,较多地误导为过去的一切教育似乎都错了,可以不要成绩、不要考试、不要竞争了;在对“减负”的宣传上,误导了似乎学生的什么负担都不需要了,不必再刻苦学习了;在对于一些学生出走、轻生等个别问题的报道上,批评了错误的教育行为固然是必要的,但同时也忽视了引导人们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受挫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结果形成了“老师怕学生、不敢管和不敢教”的现象;还有,在对于以“儿童为中心”的西方教育思想和模式的宣传上,也不顾国情有顾此失彼的现象,许多连人家都认为是不成功的东西,我们还要视作宝贝……所有这些,也都使得老师们深感眼花缭乱,手足无措。 (作者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