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言论:孩子的尊严与父母的“面子”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11-02

    每个母亲都有美好的愿望,都曾设计过自己和孩子的生活道路,但是并不是每个母亲都能如愿以偿。

    常常可以看到年轻的妈妈在街上教训她的儿子或者女儿,当着很多陌生人的面,她们正在深深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在孩子稚嫩的心灵上刻下仇恨、厌恶的印记,而自己却完全没有感觉。

    她们甚至喜欢向毫不相关的人炫耀自己的“负责任”,挥手就打在孩子的屁股上、头上、肩上。做母亲的以为“全是为孩子好”就可以随意怎样做。然而这些母亲们并非“无可指责”。她们想的其实是自己的尊严和面子,而没想过算一算自己在孩子心中已经丢了多少“分”。

    这种可怕的“积累”将可能是无可挽回的。

    每次看到这样的事,我的心就很疼,甚至想上去声援那弱小无助的孩子。但我从没出面“干涉”过。因害怕冒失地出来干预,倒霉的还是孩子。若那母亲在陌生人面前丢了面子,肯定要从孩子身上讨回来的。

    这是随便在哪一个城市都看得见的事,不足为怪。而恰恰就是这随处可见的现象告诉我们多少中国孩子遭受过来自他们最亲的人的伤害!这是中国人的悲哀。

    我问过很多人,有没有打过孩子或者自己小时候挨没挨过打。“当然!谁没挨过打?”很多人都这样说。而且有男孩的父母几乎不相信哪个男孩没被打过,因为他“找打”的“机会”太多太多了。谁都称自己是“万般无奈”才出手的。

    许多冲突是因为一开始的不平等而发生的。而这一点,很多人不曾想过。即使很粗暴的人都会说他(她)的“最爱”是孩子。他们以为有这一点就证明了一切。其实不然。

    这些人或许从没有把一个婴儿、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当成与自己一样有着尊严和自由的人来看待。他(或她)从没或者很少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评判一件事,特别是在自己与孩子的“愿望”相矛盾时。他们以自己的经验“替”孩子做了有时可以听听孩子自己意见的决定。而这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

    我自认为是民主和平等意识很到位的妈妈,但不久前我不得不承认自己“不知不觉”错了一次。我的在瑞士读书的外甥女想暑假回国,征求家人意见。我和她妈妈一算计,回国费钱又没意思,不如假期去美国开开眼界,还能找找毕业后的工作机会,于是对孩子说:“我们决定让你去美国。”

    没想到,我的女儿得知此事当即从美国发回E-mail抗议:“你们为什么不站在她的角度替她想一想?你们有100个理由都是为你们大人自己想的,你们怕费钱,怕她分心读不好书,怕她找不到好工作,怕这怕那,就没想她留学在外多么想家!你们太不尊重她自己的愿望了!”

    看着这E-mail,我默然沉思了半天。是啊,我的确没有孩子们的感受,我习惯以自己的18岁和她们比较。我们那时处于文化和精神世界疯狂的形而上学笼罩之下,简单到只有一种思维,即使身处荒凉困苦之中想家、想妈妈,也不肯承认。那种扭曲的青少年时代怎能与今天相比呢!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孩子们的意愿。做父母的很“自然地”就站在高孩子一等的位置上。

    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来自社会和传统的习惯常常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我们,而那里边有很多的东西是错误的、过时的。特别是在中国,一个民主意识和尊重知识相当匮乏的国度里,这种学习就更加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