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高考作文之我析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1999-05-06

  高考对审题的要求是“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如果在审题上发生问题,后果就严重了。审题首先要弄清题目的要求。这些要求有明示的,在题干上明确提出若干要求,必须逐一审定,不可有所遗漏;有些要求是潜在的,即材料内含的、相关的信息。只有先弄清这些要求,才能准确找到入题角度,以安排材料、确定中心直至表达出来。如1998年的作文题。

《坚韧--我追求的品格》

《战胜脆弱》

  题目的要求是:①把不选的题目划去;也可两个都划去,另拟一个适合表现你的心理承受力的题目;②可任意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几种表达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③不可写成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

  从以上三项要求可以得知:作文的内容是有关“坚韧”、“脆弱”即有关心理意志品质方面的;内容的范围是“你”(即考生本人)的心理承受力;在表达上淡化了文体要求,强调了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在使用材料上,强调采用生活实际材料,不要像小说去编造故事。这次作文考试的失误恰恰在上面几个方面出了毛病。有的考生不写“我”怎样去追求坚韧品格,不写“我”如何去战胜脆弱,而写了一大堆当代青年的事例;有的把题目理解为怎样战胜困难;更有一部分考生与自己的家长开了个玩笑,似乎只有失去父母才能战胜脆弱、培养坚韧品格。

  高考有时会用寓言、童话、故事、漫画来命题,这一类寄寓性命题的审题难度更大,必须首先找出所给材料与现实生活相关的类比点,才能正确作文。如1990年高考试卷所给的一则材料:

  一对孪生小姑娘走进玫瑰园,不多久,其中一个小姑娘跑来对母亲说:

“妈妈,这里是个坏地方!”

“为什么呢,我的孩子?”

“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

  不一会儿,另一个小姑娘跑来对母亲说:“妈妈,这里是个好地方!” 

  “为什么呢,我的孩子?”

  “因为这里的每丛刺上面都有花。”

  听了两个孩子的话,望着那个被刺破指头的孩子,母亲陷入了沉思。 

  题目要求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请考生就第一个小姑娘的说法,联系生活实际,自选角度,展开议论,不少于600字。

  拿到这个题目,首先要弄清“第一个小姑娘”的“说法”。她说“这里是个坏地方”,因为“花下面都有刺”。为什么这种说法不对呢,她没有认清玫瑰园的“主流”是好的,由此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比如怎样看待周围的事物,尤其是有某些不足的事物。弄清了这一点,文章也就不难写了。但是这一年高考作文审题失误的现象非常严重。有的就第一个小姑娘被刺破指头谈起,指出这是小孩的娇气,再由此联系到对孩子的教育,进而引申到如何批判中国“小皇帝”,离题越来越远。

  高考失误的现象普遍存在,以上只是择其一二作简略分析,意在指出失误之机,鼓励考生不仅要努力得分,同时还要减少失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