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国外原版教材:如何引进更合理?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11-24

    海外教材巡回展第一站11月21日至23日在清华大学举行。同时,首都高校的专家、国外出版企业的中方负责人聚集清华,围绕着国外原版教材究竟如何引进这一话题展开了研讨。

    清华大学教务处处长黄贺生说,清华今年除了专有的20万元购置国外原版教材的资金外,还特别给图书馆拨款450万元购置教学用书,在这450万元中,原版教材的份额占的很大。他还说,在清华大学的1400多门课程中,有54门课可以用不同程度的英文讲授。目前,购置原版教材资金不是大问题,重要的是如何打通信息渠道,知道在众多的国外教材中引进谁的,引进多少。

    对外经贸大学的金融学教授门明曾留学美国,他认为引进什么教材任课教师应该有发言权,学校必须和老师沟通。另外,运作这件事情的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也应该把收集到的信息通过网络公布出来,比如国外几所著名的大学目前在使用什么教材,这些国内的人几乎都不清楚。

    清华大学图书馆的一位负责人认为,应该从清华的1400多门课中确定哪些属于主干课程,能代表清华的主要特色和科研方向,如果能确定400门,那么每门课购置两本书,哪怕1000元一本也值得投资。

    然而,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业务发展主任孙依依的看法却不同。她认为,如果一个大学花大量的钱引进教材,却只用于改造提高局部的教学,比如研究生层次或者博士生层次,效果不会明显。她建议大学每门课只选一本书,但一门课应该成系列地引进,从低到高,这样才可以改善本科教学,加强各个梯队的力量。孙还说,大学应该把钱花在刀刃上,投资于自己薄弱的科目。她认为,我国的物理、数学等科目不一定和国外有多大差距,而一些新兴的跨学科科目,如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比较薄弱。孙还说,除了引进教材外,还要注重信息的共享。她在北京的一些较大的图书馆调研发现,很多非常有利用价值的书只掌握在少数的专家手里,图书馆应该把这些信息传递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