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信息技术课:要填数字鸿沟 先填资金鸿沟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11-24

    “要在贵州上万所中小学大规模建立开设信息技术课的环境,就当前的经济实力看,光靠政府投入,不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根本不能实现,而且会拉大我们与先进省份的差距。”日前,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贵州省教委负责人道出了贫困地区的担忧。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各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为此,我国政府决定中小学在今后5~10年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但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困难还是相当大的。统计表明,1999年底我国平均每121名中小学生才拥有1台计算机,在两亿中小学生中每年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学生不足3000万人。以贵州为例,全省有小学18508所,初中1592所,高中304所,但有计算机的学校分别为114所、164所和106所,共有计算机10616台。该省要在2005年达到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程度,尚需增加计算机112万台,需要资金60亿元。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徐永光说:“统计表明,全世界20%的富人占有80%的财富,占有96%的互联网资源,而20%的穷人只占有世界财富的1%和0.2%的互联网资源。这说明我们应该解决互联网造成的‘数字鸿沟’。但要解决‘数字鸿沟’,首先要解决‘资金鸿沟’。”

      从1999年开始,青基会采取呼吁公司募捐的方式,在全国中小学选建“希望网校”,至今已建立了20所,社会各界反映良好。青基会所属的三辰影库音像电子连锁租赁公司启动了“中小学音像电子馆”,利用软件支持信息技术教育。中央电教馆、中国青基会与三辰公司共同努力,在3年内对已经配备相应电教设备的78600所中小学配备“中小学音像电子馆”。据初步测算,建一个2200盒光盘标准馆的成本为5万元,全国78600所中小学的资金缺口达39.3亿元。

      如何解决信息技术课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虽然教育部明确提出,经费筹措上要形成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体制。但单靠政府投入和个别公司的捐赠行为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

      “缺口部分我们希望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解决。”三辰公司网络信息部负责人张晋军说,5万元对贫困地区学校还是一笔大数字,如果银行给予支持,学校有了启动资金,就能滚动发展,使用很小的投入实现信息技术教育。

      据了解,一些地区已经在寻求通过贷款方式解决信息技术教育的资金问题。贵州省教委与省工商银行制定下发了《计算机教育工程建设贷款办法》,与省农业银行的有关贷款办法也在草拟之中。为保证信息技术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的持续、稳步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关部门提出,各级政府要从财政经费中设立教育信息化专项资金,把当地教育信息化的重大项目列入政府的社会发展计划,从依法征收的教育费附加中划出一定的比例,专项用于信息技术教育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学校还可以通过银行贷款等做法,解决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办学条件问题。

      一些地方也在尝试赊购计算机的做法。甘肃省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中除由政府部门筹措一定经费外,还由学校或上级主管部门出面,向热心教育事业的计算机公司等赊购一定数量、基本能够满足开展信息技术课需要的设备,然后主要通过向学生收取符合规定的上机费的办法逐年偿还。

      “信息化不能等,跨越式发展需要争取时间。”徐永光说,“如果有公司特别是金融部门的支持,可以说,中国实现信息化教育可以提前3到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