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项对北京两万余名中学生所做的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情感温
暖与理解是目前学生们感到最为缺乏的“稀有品”。对此,许多家长十分
不解:为了孩子,我什么都愿意做,而且把心都操碎了,可孩子们为什么
还这样不满意呢?
就此问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说:“这是由于家长不
了解子女心理,教养方式不科学造成的。”他接着说:“我们在不久前的
一次调查中发现:95%的家长没有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72%的家长没有
看过有关儿童教育方面的书。”
王教授认为,教养方式是一门学问,有科学与不科学之分。父母教养
方式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理解温暖型,二是严厉惩罚型,三是过分
干涉型,四是过分保护型。在现时家庭教育活动中,纯粹单一的教养方式
不多,往往是以一种教养方式为主,其他教养方式为辅的复合方式。除理
解温暖型外,其他三种教养方式都会使孩子感到缺乏情感温暖与理解。
那么,情感温暖型的教养方式又是什么样的呢?
刚进初中的杨晶知道自己的入学摸底考试成绩后,泪水忍不住地在眼
眶中打转,“第30名?!这是我的成绩吗?我一直不是这样啊!”回家后,
妈妈发觉平时蹦蹦跳跳的女儿好像变了个人。知道实情后,妈妈搂着她温
和地说:“妈妈觉得你能考出这样的成绩就不错了呀!”杨晶用惊异的眼
光看着妈妈。“考进重点中学的人都是好学生,你以前的小学教学质量与
其他小学比是处于中下水平的,所以你考不过别人不是很好理解吗?暂时
落后不要紧,努力就是了。”妈妈摸摸杨晶的头,“我这几天太忙了,在
你摸底考试前忘了跟你谈谈。你若事前有个思想准备也不至于有现在的压
力了。”一股暖意涌上杨晶的心头,“妈妈,我又有信心了!”
王教授说,杨晶的妈妈,就是比较典型地采用理解温暖型教养方式的
家长。实际上,理解、情感温暖是一种心理支持与沟通;理解、情感温暖
也是一种信任。父母对子女的信任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就能调动发挥子
女的心理潜力,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王教授接着阐述了理解温暖型的两
个特点:
第一,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晓之以理。批评孩子以事实为依据,对孩子
的缺点既不夸大,也不缩小,不强迫孩子接受父母的观点,让孩子经过自
己的认识自觉地接受教育。第二,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动之以情。父母通过
温柔的语言以及肢体动作感动孩子,引起孩子感情上的共鸣。孩子体会到
父母的一片苦心,也就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
王教授特别强调,每个孩子和父母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孩子对父母的
不同意见既可以表示自己的见解,也可以充分申辩自己行为的正确性。父
母与子女的谈话应该在平等、友好与和谐的气氛中进行。而严厉惩罚型的
父母对孩子态度生硬,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观点,损伤孩子人格;过分干
涉型的父母限制孩子的言行,划框框、定调调;过分保护型的父母实质是
溺爱孩子。这样,即使对子女投入再多的金钱,也不可能使孩子感到温暖
与理解,更不能使孩子成长为父母所期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