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助人为乐加5分,参加校内活动加1-2分,参加公益性活动加5-10分,宿舍卫生评比优秀加1-2分,旷课扣4分,不参加团内学习等集体活动扣2分,考试作弊扣30分等。每星期由班级、系学生会和系测评小组进行汇总记录,每个学生的优劣表现也将随分数一起“曝光”,思想道德测评的分数与三好生、奖学金的评选直接挂钩,不及格的学生将不予毕业。
    此举推出后,大学生众说纷纭,争论的焦点是:利用分数这种直观的量化尺度来衡量思想道德行得通吗?比如助人为乐是自觉自愿的行动,做好事不留名也是一种传统美德,如果有了分数的推动力,会不会使学生为功利目的被动地甚至弄虚作假地“做好事”?
    该校社会学系的林雷书记告诉记者,以前德育好在哪里、差在哪里都很模糊,现在施行的思想道德测评打分建立起“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学生主动做好事也好,被动也好,只要有了成效就是一种促进。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最明显的成效是旷课、迟到现象减少了,学生参加社团活动也很踊跃。
    南京化工大学学工处的杨处长认为,这种尝试很有益,但具体执行起来也会有不准确的地方,南京大学学工处的焦老师认为,目前高校对学生思想道德的考核的确存在弊端,南大也正在着手改革考核办法。但思想毕竟属于模糊概念,很难全面加以量化,即使评分标准分得再细也有考虑不周的地方,不如灵活一点,主要还是看大家平时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