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各个年级的小学生都喜欢把他们熟悉的儿歌 “搞笑”,还把改编原歌的这一“特长”,发挥到了学唐诗上。一年级的小学生是这样改编《春晓》的:“春眠不洗脚,处处蚊子咬,夜来大狗熊,看你往哪跑。”相比之下,三年级的小学生改起《望庐山瀑布》,添了更多的戏谑:“日照香庐烤鸭店,烤鸭放到你面前,口水流下三千尺, 一掏兜里没带钱。” 五年级的学生把《赠汪沦》改变得面目全非,甚至还带上了一些不健康的色彩。
    据记者调查,小学生们在改编原作时,通常采取“集体创作”和“即兴创作”的方式,这些孩子一边改,一边笑;一边笑,一边唱。经过重新创作的这些诗,在小学生中间互相传唱,高年级的学生成了一些低年级学生的“传唱”老师,同学中有哪个不会唱的,会被认为“老土”,所以,不论是班干部、三好学生,还是学习不好的学生,都竞相创作、模仿,成了各小学校里的一大“时髦”。
    记者曾就此事走访了几位老师,有的老师说:“我们班上没有这样唱的。”而实际上,这样唱的学生正在他所教的班上。孩子们说,我们虽然都唱, 但一般都背着老师。 当记者问其原因,这些孩子说:“怕挨老师的训呗!但老师从来没说过我们,可能是他们没有听到过。”
    一位来接孩子的家长对记者说:“刚开始,我听放学回来的儿子用京戏唱腔对我唱,‘我是中国人,不学英国文。英语不及格,说明我爱国。’都把我逗死了,你别说这些孩子们还真有一些创作力。但我们做家长的,能让孩子这样唱吗?儿子说,班上的同学都这样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