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谈师范生的情绪调控能力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2-18

    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是师范院校学生必备的关键素质之一,它关系到基础教育能否真正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本文试对师范院校学生情绪调控能力的培养作一点探讨。

    情绪调控能力是指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能力。情绪调控能力还应包括认知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以及表达自己情绪的能力。未来教师的素质要求是多方面的,其中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是取得教育、教学成功的关键素质之一。它有利于: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营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

    3.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缩短进入社会的适应期。

    培养师院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首先要教育学生正确认知教师角色。让学生明白作为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热爱学生、信任学生、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对学生要一视同仁,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能凭成绩好坏决定自己的好恶。

    要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师院学生在校期间会体验各种挫折,如社会不良风气,如学习不顺利、生活不适应、工作受挫、人际关系紧张、爱情追求失败、理想追求受阻、家境贫寒、经济拮据、竞争失利等,都会使他们感到苦恼、失望、悲观,从而引起强烈的消极情绪体验,这时,我们应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挫折,认识到挫折是生活的挑战,指导他们形成乐观主义的人生观,保持豁达的心态,随时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学会用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来缓解心理压力。

    可以通过组织多项活动训练学生的情绪表达能力。如在心理学课堂上教给学生有效地表达情绪的知识和方法,并组织学生演练。课外多组织一些像演讲、辩论赛、诗歌朗诵比赛、卡拉OK大赛、由具有共同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同学组成的各种沙龙和社团等能够充分表露学生情绪的活动。

    心理学教学应教给师院学生一些情绪自我调节的方法。我们的情绪自我调节,并不等于简单地压抑。过度的压抑会危害身心健康,最终导致情绪失控。因此,适当的发泄是必要的。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一些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如:眼泪缓解法,痛苦、委屈时大哭一场;活动发泄法,受挫时进行较为剧烈的劳动或体育活动(如:跑步、打沙袋等),或在无人的地方大声喊叫、唱歌或摔打一些不会粉碎的东西,或奋笔疾书,把愤怒、怨气发泄到纸上等,这些方法将有助于恢复心理平衡;注意转移法,情绪不好时,听听节奏明快有力或旋律优美悠扬的乐曲,看看轻松的电影、喜剧,离开不良情绪产生的环境,到美丽的大自然中走一走等,都将有利于摆脱恶劣情绪的困扰;幽默化解法,培养幽默感,用寓意深长的表情动作,用讽刺的手法,机智、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愉快记忆法,痛苦时拼命回忆过去经历中碰到的高兴事,可对不良情绪进行调适;自我解脱法,学会从光明的一面看待事物,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从而得到解脱;他助疏泄法,情绪处于压抑状态时,找知心朋友诉说内心的苦闷、抑郁,会有奇妙的心理缓解作用。

    还可对学生进行放松训练,教给学生放松技术,以调节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放松法有:想象放松法、肌肉放松法、深呼吸放松法等,我们可以给学生讲解这些放松技术的要领,同时让学生反复练习,做到运用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