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上这门课,只是想可以轻松地拿到学分,打算不时逃课,可上了第一堂就再也不想逃了。”
    ■通过有计划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素质训练,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明显改善。
    只有优异的成绩,却不懂得与人交往,是个寂寞的人;
    只有过人的智商,却不懂得控制情绪,是一个危险的人;
    只有超人的推理,却不了解自己,是个迷惘的人。
    心理健康教育教你做一个快乐的人、健康的人、自知的人。心理健康课,正在成为许多大学中最“炙手可热”的一门课。在清华大学,高年级同学为新生指点“迷津”:选这门课,值!因为要求选修的同学太多,有时只好“抓阄儿”;选上了,还要让全宿舍的人分享,这叫“一人上课,全舍获益”;而计算机系,干脆把它定为了必修课。江苏理工大学的谢钢老师上个学期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结果能装170多人的大教室爆满,学校只好要求请她再开一个班。
    为什么大学生那么喜欢心理健康课?清华两位同学的话或许就是答案。水利系的赖振玮说:“我本来是带着试试看的心情来上这门课的,但以后一节课也没落过,它实实在在地改变着我,使我向好的方向转变。”土木工程系的贾玉雪在作业中写道:“当初上这门课,只是想可以轻松地拿到学分,打算不时逃课。可上了第一堂就再也不想逃了。这门课太吸引人了,它让我心胸开阔,让我对别人多了一份关心,它教会了我如何树立信心,减轻压力,还让我对爱情有了正确的态度。”
    “只有优异的成绩,却不懂得与人交往,是个寂寞的人;只有过人的智商,却不懂得控制情绪,是一个危险的人;只有超人的推理,却不了解自己,是个迷惘的人。心理健康教育教你做一个快乐的人、健康的人、自知的人。”这是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开场白。
    那么,心理健康教育到底效果怎么样呢?光是学生主观报告大概还不足为凭。樊富珉教授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则让我们看到了有心理测量数据支持的结论:通过有计划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素质训练,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明显改善。心理素质教育对改进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确实有效。
    这项研究为期一年,实验组为清华水利系和计算机系两个班新生,共59人;对照组是同专业同年入学的另外两个班,也是59人。实验开始前,先对四个班的学生进行了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个性特征。然后,实验组的同学参加了为期一年的心理素质培养及教育活动,平均每两周一次,每次两小时,内容包括心理健康与成才、沟通与交流、自我探索、认识压力、挫折与心理适应、自我肯定练习、人生规划等等。实验结束后,对四个班的学生再次进行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
    SCL—90症状自评量表是反映被试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问题类型的问卷,包括忧郁、焦虑、敌对、恐怖、人际关系敏感等10个因子,因子得分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差。
    实验前,水利系实验班的同学有6个因子数差于对照组,实验后减为2个;而优于对照组的因子数,从4个上升为7个;计算机系实验班差于对照班的因子数,从6个减为3个,而优于对照班的由4个上升为7个。实验还发现,水利系实验班有8个因子的均值下降了,计算机系实验班则10个因子的均值全部下降,其中4个达到显著差异,4个达到非常显著的差异;而水利系对照班只有4个因子的均值下降,还有6个上升。
    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是反映人的个性特征及心理能力的量表,包括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敢为性、独立性、自律性等16个因素。这项研究选择了能够反映学生情绪和人际关系状况的6个因素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水利系实验班在乐群性因素上有非常显著的变化,学生比实验前更开朗,更自信;而计算机系实验班则在稳定性因素上有显著差异,在怀疑性、忧虑性上则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说明学生比实验前情绪更稳定、成熟、能面对现实,更自信,少烦恼,易于与人相处。而水利系对照班实验前后无显著差异,计算机系对照班有4个因素也有显著变化,但程度比实验班略低。两个系的不同,与学生来源及投入程度有关。
    对于这一实验结果,樊富珉教授感到十分欣慰。她说,事实证明,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是有效的。大学生对心理素质教育的需求很高,在北京市的一项调查中,49%的大学生认为加强心理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很大”,38.3%认为“较大”;而对目前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却占71.7%,可见差距之大。好在现在政府越来越重视这个问题,相信会有更多成长中的大学生从中受益。
    在完成这篇文章的时候,记者获悉,教育部刚刚颁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这新世纪第一个春天里的第1号文件,或许意味着将有更多的大学生从心理健康教育中受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