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名师……”我常常这样自言自语,脸上带着木然的神情,心中却在胡思乱想。
    朱自清工于散文,自成一家,举世公认,被尊为散文名家。成为散文名家之前,朱自清曾在江苏、浙江的一些中学教书。1924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诗文集《踪迹》。
    老舍大学毕业后,曾任天津南开中学国文教员,1924年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在许地山的鼓励下开始写小说,后成小说名家。
    凭个人的功底和成就,朱自清和老舍想必也是教坛高手,但不曾听说他们自封为名师或被钦定为名师。
    名师本来就不是自封或钦定的,犹如戏台上的名角。一位教师,师德高,师艺精,名声远播,有口皆碑,便成了名师。名师之名,是闯出来的,不是捧出来的,更不是吹出来的,如江湖之名侠,文坛之名士。
    名师是历史的产物,而非人为的制造。
    名师是一种社会公认。
    名师的分量,在民众的心中。
    现在不同了,而且奇怪了。
    据说,想当名师,先得申报,而后宣讲,说自己如何如何优秀,怎样怎样能耐……讲者口吐莲花,听者鼻出冷哼。同在一个单位,谁还不知道谁的两下子?
    有些教师,名声在外,名实相副,但羞于开口,没有申报,也就当不成名师了。
    这颇像老百姓的大实话:“脸皮厚,吃不够;脸皮薄,吃不着。”
    自己申报完毕,再经上级审批,拿到大红证书,终成合法名师。
    有证书,不是名师也是名师。
    无证书,是名师也不算名师。
    合法名师未必是合格名师。
    这使我想起路边小店。刚会炒香菇油菜,刚会烧麻婆豆腐,就自夸为名厨料理。据说,也有资格证书哩!然而,最有说服力的,是他们烹出来的菜,是食客的评论。
    如朱自清、老舍者,天下谁敢不服?
    有些单位,人们知道看门的是谁,扫地的是谁,烧水的是谁,却不知道名师是谁。
    这样的名师,且慢得意。
    这样的名师,不当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