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家长谈:孩子学特长值不值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4-25

    据报道,今年经批准可招收文艺特长生的高中、中等职技类学校,对本市学生艺术团成员可降低10至20分送档。此外,部分初中的招生计划中也给“特长生”留出了报考资格。我们身边不断多起来的学艺术、学体育、学技能的孩子们似乎能在升学途中多些机会。

    而送儿学习专项技艺毕竟需要付出大量时间、金钱和精力,你觉得这种付出值得吗让孩子追求“特长”,给家庭带来的是苦还是乐。

    顾黎黎:做特长生太累了

    孩子练吹号已有3年。当初学校许诺,吹得好毕业后能进重点中学。于是,诱惑取代了陶冶情操的学艺初衷。为了这诱惑,孩子365天没一天敢停止练习,硬件更是不断更新。

    3年后的今天,面临进中学,原以为这个特长可以发挥作用了,哪知还是被告之“管乐队已满员”而遭婉拒。

    如果为了进高中派用场还得吹4年,还得花2万元学费和无休止的精力,但到时仍不能成为特长生,怎么办做艺术特长生太累了!

    刘良:学特长不能急功近利

    据悉,只有达到一定级别的特长生才能在升学中享受优惠。上海,正在学艺的孩子有多少,有一定级别的孩子有多少,最后真正能得到“优惠”的又有多少?学艺还是不要太功利了。

    为了培养孩子的技艺付出了大量金钱、时间和精力,是苦还是乐?这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风里来雨里去,家长陪练、孩子劳累,这时就是苦;没有考到一定的级别,挣不到“降分录取”的资格,前几年的辛苦都白费,这时也是苦。但如果从素质教育的出发点评价,孩子在训练中毅力得到增强,这时就是乐,远比加分值得。

    如果从功利的角度出发,最后非得挣到专业“执照”才能在入学中占上风。可“专业”的目标又实在太飘渺,冲着这个“降分”去学艺,恐怕只能落得个两头没着落。这对于家庭来讲,才是真正的苦。

    薛剑民:不再为加分而学

    女儿进初中时,班主任动员全班同学报名参加“业余电台”的培训班,说是如果将来拿到区级以上名次可以在中考时加8分。“业余电台”是个体育类的项目,学习发报、解译编码等。学习过程较枯燥,一年下来许多同学打了退堂鼓,而女儿学得不错,考虑到能加分,就支持她学下去。后来她拿到了区比赛个人全能一等奖,但因为中考成绩挺好,进重点高中也没用上加分。

    现在,女儿对这个项目还挺有兴趣,所以仍每星期送她到少科站去学。我们也渐渐丢开了“加分”的想法,只要女儿读书任务不很重,就不会要她中断学习。让女儿练就一门特长并能真正从中感到愉快,也是值得高兴的事。

    王碧漪:个中苦乐难分辨

    我和丈夫都没有音乐细胞,所以从没想过要培养女儿的艺术特长,同意女儿学琵琶纯属巧合。两年前,有所艺术学校在女儿的小学设了一个点,一来不用跑东跑西,二来女儿执意要学,甚至连她爸爸也拿素质教育的大帽子来压阵,所以就报了名。

    很难评价两年学艺值不值。投进了很多时间、精力和金钱,当我觉得很累、心情不好时会发狠说“不学了”。

    说实在话,小囡学琵琶真的很苦,就那么反复操练,指甲磨花手酸痛是常事,可每次考级过关时她会很开心,就为了那一瞬间的开心,女儿坚持练下来了。如今,她参加合唱队比别人更有乐感。从这点看,这个素质我们培养得绝对值。

    若从现实角度来看,虽说有特长的学生在升学时可能会多些机会,但那毕竟是少数。像琵琶,要想获得加分资格起码得拿到8级证书,而我女儿才4级。好在当初我们学的时候就没存这个心思,现在也不会太失落。

    苦还是乐,如何讲得清?

    李云:学点技能留一手

    孩子文化课成绩很一般的话,可以学点技能,使求学、求职多一条路。

    记得我表妹上初中时,学习成绩怎么也上不去,估计考高中有点危险。姑姑急了,她听了很多人的意见,决定让表妹在美术上学得专一点。从初二开始,表妹的课余时间都泡在业余美校里,表妹蛮喜欢画画,也没觉得苦。初三时,姑姑还请了美术家教。后来表妹考取了本市一所较有名气的美术职校。

    她一毕业就被一家网站录取。虽学历不高,但一进去就拿到了2500元月薪。姑姑高兴地说,付出那么多心血让她学画画,还是有回报的。

    朱培新:培养性格更重要

    我以为,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性格远比学特长重要。

    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学好一门特长,包办了孩子生活中的一切,长期以往孩子连基本生活都不能自理了。这样即便学会了一门特长,将来也只是一个畸型的“人才”。倒不如花些时间磨炼孩子的意志,有了这些厚实的基础便能终身受益。

    陈桥:为兴趣而学值

    文体特长生在升学时的确能多一些机会。我儿子面临升初中,有些学校欢迎有特长的学生去考试,看到家长要来报名单,填上孩子的特长,我心里蛮羡慕的,因为儿子没有能考出证书的特长。但仔细一想,无此类证书也没什么可惜。因为他是真正为兴趣而学,他一辈子都会从中找到乐趣的。

    据那些孩子已考到等级证书的同事讲,其实,只有“含金量”很高的证书,或是“稀有”特长才能成为升学的筹码。不见得为升学多些机会,让儿子去学那些稀奇古怪的乐器。

    付出了金钱和时间让孩子学艺,虽没有在他升学的节骨眼上派上用场,但我还是认为值得的。因为儿子从中得到了乐趣,每当他听到喜欢的曲子,便会找来谱子拉着玩,叫他爸爸用笛子配几声,我们全家陶醉在音乐中。前年他突然想学编织,我想,多动动手指,对开发大脑有好处,就给他报了名。不到半年,我已享用到了他自己配色设计、用茭白叶编织的艺术小拎包。我们全家从儿子学艺中找到了快乐。

    张丽群:逼出来的“特长”难长久

    老乡的女儿聪明伶俐,而她妈妈为她从小练钢琴也没少下工夫。小女孩在幼儿园大班时就开始学琴,当时嫌手指短,做了拉长手术,每小时100元的费用也承受了下来。初一时她已考出了九级。在我给她辅导英语时,她悄悄对我说:“我妈妈好厉害的”原来她妈妈多年来一直是忠实的“陪练”,每天雷打不动安排1小时练琴时间,练得不好还用针扎她,“逼”着她不断长进。外人听来有点不忍心,但女孩自己颇为自豪,她妈妈更是很开心地对别人说:“她弹琴好,是我逼出来的”确实,女孩在初高中升学时,老师对她的特长青睐有加。

    最近得知这女孩因面临高考压力,且考大学这个特长派不上大用场,所以不再像从前那样练琴了。眼看这曾经辛辛苦苦“逼”出来的特长就此“搁浅”,不禁令人有些感慨。不知做家长的心情怎样。

    张剑敏:特长培养因人而异

    培养孩子的特长,要有两个条件:一是孩子本身的兴趣和天赋,二是家庭经济条件和精力。如果孩子确实在某一方面既有兴趣又有天赋,父母作再大的牺牲也是值得的。但假如两方面都很勉强,特别是孩子的天分并不突出却要强求,往往会适得其反。成才之路有很多条,关键要因人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