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说明(化学)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5-09

化学:注重实验 综合应用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闭卷,笔试,时间120分钟。高考化学试卷满分为150分。

    全部采用人工阅卷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使用“常规卷”;选择题采用机器阅卷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使用“分卷”。“分卷”包括Ⅰ、Ⅱ两卷;选择题为Ⅰ卷,非选择题为Ⅱ卷。

    试题主要有选择、填空、问卷与计算三种题型。

    试卷题型比例:选择题约50%,填空题约25%,问答与计算题约25%

    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约30%,中等难度题约50%,较难题约20%

    试卷内容比例: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约35%,元素及其化合物约15%,有机化学基础约15%,化学实验约20%,化学计算约15%

【考试内容】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1)理解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涵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以白磷、红磷为例,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5)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化学用语

    (1)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2)理解化合价的涵义。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掌握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4)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电极反应式。

    3.化学中常用计量

    (1)理解原子量、分子量(按现国标应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下同>)的涵义。

    (2)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的涵义。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

    4.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1)掌握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2)理解氧化和还原、氧化性和还原性、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能配平反应方程式。

    5.溶液

    (1)了解溶液、悬浊夜、乳浊液的涵义。

    (2)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了解溶液形成过程,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3)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理解溶解度的概念。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及溶解度曲线。

    (4)了解结晶、结晶水、结晶水合物、风化、潮解的概念。

    (5)了解胶体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质和应用。

    6.物质结构

    (1)理解原子的组成及同位素的概念。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以第1、2、3周期的元素为例,掌握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3)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涵义。了解键的极性。

    (4)了解几种晶体类型(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及其性质。

    7.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1)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及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

    (2)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如: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Ⅰ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8.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平衡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理解化学平衡的涵义。掌握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之间的内在联系。

    (3)理解勒沙特列原理的涵义。掌握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9.电解质溶液

    (1)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电解质的电离及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理解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概念,以及电离度的概念。

    (3)理解水的电离,溶液PH等概念。了解酸碱指示剂(石蕊、酚酞、甲基橙)在溶液中的变化。

    (4)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了解盐溶液的酸碱性。

    (5)理解原电池原理。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了解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及一般防腐蚀方法。

    (6)了解电解和电镀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二、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

    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与元素性质递变关系。重点掌握典型金属和典型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与其性质的关系。了解其他常见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

    1.ⅠA和ⅡA族元素——典型的金属

    (1)以钠、镁为例,了解典型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理解ⅠA、ⅡA族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3)掌握最重要的两种碱性化合物(NaOH和Na2CO3)的性质和用途。

    (4)了解硬水及其软化。

    2.卤族元素——典型的非金属

    (1)以氯为例,了解卤族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理解卤族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3)以氯化氢为例,了解卤化氢的性质和用途。

    (4)掌握盐酸的制备、性质、用途。

    (5)了解几种重要的金属卤化物的性质和用途。

    (6)了解HCLO(次氯酸)的重要性质和用途,并掌握漂白粉的组成、性质和用途。

    3.其他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如:H、O、S、N、P、C、Si)

    (1)了解这些元素的单质和氢化物的重要性质,并进行比较。

    (2)了解这些元素的氧化物的重要性质。

    (3)以Na2O2为例,了解过氧化物的性质。

    (4)掌握硫酸和硝酸的制备原理、性质、用途。

    (5)了解磷酸和硅酸的主要性质和作用。

    (6)了解常见盐类的性质和用途。

    (7)了解常见化肥的基本性质。

    (8)了解硫、氮、碳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以及防止大气污染。

    (9)了解一些生活用水的净化及工业污水的处理方法。

    4.其他常见的金属(如:Fe、Al、Zn、Cu)

    (1)了解Fe和Al的天然资源、冶炼原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若干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3)以Fe(Ⅱ)、Fe(Ⅲ)的相互转化为例,了解变价金属的氧化还原性。

    (4)以Al(OH)3为例,了解两性氢氧化物。

    (5)了解钢铁的腐蚀和防护。

    (6)以钢铁为例,了解合金的概念。

    5.了解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6.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三、有机化学基础

    1.了解有机化合物数目众多和异构现象普遍存在的本质原因。碳原子彼此连接的可能形式。

    2.理解基团、官能团、同分异构、同系列等概念。能够识别结构式(结构简式)中各原子的连接次序和方式、基团和官能团。能够辨认同系物和列举异构体。掌握烷烃的命名原则。

    3.以一些典型的烃类化合物为例,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碳架结构。掌握各类烃(烷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芳香烃)中各种碳碳键、碳氢键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并能结合同系列原理加以应用。

    4.以一些典型的烃类衍生物(乙醇、乙二醇、苯酚、甲醛、乙醛、乙酸、乙二酸、乙酸乙酯、脂肪酸、甘油酯、多羟基醛酮、氨基酸等)为例,了解官能团在化合物中的作用。掌握各主要官能团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并能结合同系列原理加以应用。

    5.了解有机物的主要来源。了解石油化工、煤化工、农副产品化工、资源综合利用及污染和环保的概念。

    6.了解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7.以葡萄糖为例,了解糖类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

    8.了解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

    9.了解重要合成材料的主要品种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理解由单体进行加聚和缩聚合成树脂的简单原理。

    10.通过上述各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掌握有机反应的主要类型。

    11.综合应用各类化合物的不同性质,进行区别、鉴定、分离、提纯或推导未知物的结构简式。组合多个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合成具有指定结构简式的产物。

  四、化学实验

    1.了解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3.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4.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对常见的物质(包括气体物质、无机离子)进行分离、提纯和鉴别。

    5.掌握化学实验的记录方法和运用化学知识设计一些基本实验。

    (1)根据实验现象,观察、记录、分析或处理数据,得出正确结论。

    (2)根据实验试题要求,设计基本实验方案。

    (3)能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6.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五、化学计算

    1.掌握有关原子量、分子量以及确定分子式的计算。

    2.掌握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3.掌握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4.掌握有关物质溶解度的计算。

    5.掌握有关溶液浓度(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6.掌握有关溶液PH与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简单计算。

    7.掌握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8.以上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等知识内容中,具有计算因素的各类问题的综合应用。

【能力和能力的品质】

    本考试以化学知识和技能为载体,测试考生的能力和能力品质。按考试要求对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作如下界定:

  一、观察能力

    能够通过对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以及自然界、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对这些感性知识进行初步加工和记忆。

  二、实验能力

    1.用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完成规定的“学生实验”的能力。

    2.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初步处理实验过程中的有关安全问题的能力。

    4.能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

    5.根据实验试题的要求,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

  三、思维能力

    1.对中学化学应该掌握的内容,能融会贯通。将知识点统摄整理,使之网络化,有序地存储,作“意义记忆”和抽象“逻辑记忆”,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能将实际问题(或题设情境)分解,找出解答的关键。能够运用自己存储的知识,将它们分解、迁移转换、重组,使问题得到解决的应用能力。

    3.能将化学信息(含实际事物、实验现象、数据和各种信息、提示、暗示),按题设情境抽象归纳、逻辑地统摄成规律,并能运用此规律,进行推理(收敛和发散)的创造能力。

    4.对原子、分子、化学键等微观结构有一定的三维的想像能力。

    5.通过分析和综合、比较和论证,选择解决问题最佳方案的评价能力。

    6.将化学问题抽象成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通过计算和推理(结合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四、自学能力

    1.敏捷地接受试题所给出的新信息的能力。

    2.将试题所给的新信息,与课内已学过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应用新信息的能力。

    这四种能力范畴,事实上是有重叠交叉的。一个试题可以测试多种能力或是一种能力中的多个层次。试题还应考查的思维能力品质有:敏捷性(灵活性、针对性、适应性)、严密性(精确性、科学性、逻辑性、深刻性)、整体性(广阔性、有序性、综合性)以及创造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