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考生为何放弃选择大学的权利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6-04

  6月2日,北京的气温高达37摄氏度,酷热难耐。可是从上午8点钟开始,人们就从四面八方拥进地坛公园。这里正在举行“北京市高招咨询会”。

  不到9点钟,咨询现场已是摩肩接踵,人声鼎沸。一个个扯着横幅、摆放着宣传板的大专院校咨询点被围得水泄不通。可是记者却惊讶地发现,前来咨询的大都是学生家长,而作为当事人的学生,却少有光顾者。

  父母们汗流浃背地挤进一个咨询点问了情况,买下资料,又挤进另一个咨询点打听情况,买下资料。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咨询点,40多岁的李先生好不容易挤到咨询台前,他向负责咨询的老师打听该校经济学专业去年理科录取的分数线,然后又仔细询问该专业开设的课程,一一作了记录后,将装着材料的袋子举过头顶从人堆里挤出来。记者问他,孩子怎么没来,他笑着说:“我怕耽误他复习,没让他来。”记者说:“孩子自己不来了解各个学校的情况,怎么作决定?”他说:“嗨,让他操那份心干啥?你看,我拿了这么多资料,就是为了回去后好好研究,最后作决定的还不是父母?孩子他知道啥,只要好好学习就行。”说着,李先生又向北京理工大学咨询点挤去。

  在北京广播学院咨询点,王女士好不容易才挤到咨询台前,她掏10元钱买了一套资料后,还想打听几个问题,却被后面涌上来的人挤出来了。她拎着装满资料的沉甸甸的袋子满头大汗地站在树阴下,准备喝几口水休息一下再挤进去。记者问她都去哪些学校咨询了,她说有十几所,光买资料就花了200多元钱,她有些不满地告诉我,某大学将一张印有该校近3年录取分数线的表格卖到了两元钱。我问她为什么自己来咨询,没让孩子来。她说,本来说好了孩子今天跟我一块儿来,可是早晨起床后,她突然变卦了,说不想来了,让我多问一些学校,多带些资料回去。王女士说,报考哪个学校我们做父母的也只能提提建议,最后作决定的还是孩子自己。

  在清华大学咨询台前,记者见到了一位从山东专程赶来的学生家长,她说她是从网上看到了举办高招咨询会的消息,因为想让孩子报考北京的学校,前一天下午她就赶到了北京。她说虽然能在网上查到一些大学的资料,但内容都很简单,一些想知道的情况网上没有。记者问她选择上北京的学校是孩子的主意还是父母的决定,她笑着说,主要还是我们的意见,因为报考大学是孩子人生的重大选择,选择不当,也许会影响他的一生。

  在咨询现场见到的学生,身边几乎都有父母陪着,而且记者发现,上前与老师交谈的大都是他们的父母,他们自己要么一言不发,要么将自己的问题告诉父母,由父母去咨询。

  在首都经贸大学咨询点,记者见到了3位结伴而来的学生,他们说,一模成绩出来后,能上什么学校心里基本上有了底,所以咨询的都是估计能上的大学,来咨询的目的是想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

  报考什么大学,选择什么样的专业,本是人生的一次重大选择,可是,许多学生却轻易地放弃了本该属于自己的选择的权利,而由父母越俎代庖。是他们缺少选择的勇气,还是他们缺少选择的能力?而这种选择的勇气和能力又是怎么丢失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