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让乡村的孩子生活在未来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6-12

  初夏的一个上午,记者采访了希望工程的发起和实施单位——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新任秘书长顾晓今女士。

  本想了解她新官上任如何烧起三把火,但她介绍的中国青基会开始实施的“希望工程远程教育计划”却成了我们的核心话题。

  短短一个多小时的交谈是轻松而愉快的,但所聊的话题沉重而又充满希望。顾晓今在谈话时引用了国外一位未来学家的一句话颇能发人深省:“今天,如果你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明天你将生活在过去。”中国青基会开始实施的“希望工程远程教育计划”也正是希望“网络天下知识,广播人间爱心”,让中国广大乡村的孩子们能够生活在未来。

  顾晓今介绍说,目前美国已有95%以上的中小学联上了互联网,而中国每年只有15%的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中国有63万所中小学,其中76%分布在农村,拥有电脑的学校微乎其微。当数以千万的城市人享受着丰富的信息资源时,大批的农村人口正在成为信息时代的“新文盲”——一条巨大的“数字鸿沟”横亘在城乡之间。

  作为希望工程最早的参与者和领导者之一,顾晓今回顾了希望工程实施12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累计接受捐款19亿多元人民币,230万名失学儿童得以重返课堂,援建希望小学8355所,2300多名希望小学和农村小学教师得到了培训。随着国家扶贫攻坚力度的加大和“普九”任务的基本完成,希望工程的工作重心从1999年起开始战略转移,聚焦于希望工程的深化和发展上,“希望工程远程教育计划”即是这种深化和发展的措施之一。

  顾晓今说,许多农村的教师和孩子,在很多方面是具有潜力的,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得不到开发,也许一辈子就湮没了。对于他们来说,借助外力,他们才有可能获得发展的机会。作为一个公益组织,中国青基会一直通过自身的努力,号召全社会,帮助弱势群体获得发展的权利,从而促进社会进步。“希望工程远程教育计划”也正是运用互联网、卫星宽带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设希望网校,通过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传输、运用,使广大希望小学和农村边远地区中小学师生共享优秀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

  顾晓今进一步向记者介绍了希望网校建设的具体内容。希望网校建设包括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和技术服务。硬件建设是指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即在具备条件的希望小学和农村边远地区中小学援建希望网校单点站或多媒体教室,为其配备卫星地面接收设备、计算机及上网设备、电视机、VCD放送机及教学资源光盘;软件建设是指争取社会的支持,组织优秀教学课件和课程资源,建设共享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库;技术服务是指对希望网校提供安装、调试、维修等,为希望网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以保证希望网校正常运行。顾晓今说:“我们吸收了希望小学的建设经验,捐建希望网校将采取社会捐建和地方政府适当匹配相结合的方式。考虑到捐方的经济承受力,捐建希望网校有两种形式,一是捐建单点站,配置1台电脑、1部打印机、1套卫星地面接收设备、1台电视机、1台VCD放送机和若干教学光盘,并培训一名信息技术员。建设资金总额为2万元,其中捐方出资1.5万元,受助地方政府匹配0.5万元;另一种是捐建多媒体教室,配置15台电脑、1套卫星地面接收设备、局域网教学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和若干教学光盘,并培训一名信息技术员。建设资金总额为15万元,其中捐方出资10万元,受助地方政府匹配5万元。社会捐款多多益善,少少无拘,所有捐款统一进入希望工程远程教育基金。”

  谈到目标和规划,顾晓今显得很自信,她说,今年,我们计划通过社会各界的支持,援建1200所希望网校单点站或多媒体教室,积累建设经验。2002年和2003年,力争在全国所有希望小学中全面建设希望网校。经过一个时期的努力,由希望小学向我国边远农村的中小学辐射,将希望网校建设成初具规模的公益远程教育网络。她说:“我们的口号是:天上一颗星,地上一张网。让最好的老师,通过卫星和互联网步入最偏僻的农村学校,让所有的希望小学和农村边远地区的中小学得到优秀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

  顾晓今说:“实现希望工程远程教育计划的目标,需要全社会支持与参与,我们期待着一个新的奇迹出现。”

  顾晓今是个低调的人,她回避谈论她自己,说了一句:下过乡,插过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