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从一本美国教科书想到中国的教材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7-02

  最近,我担任一个在美国念高一的学生的数学家庭老师。他的教科书是一本红色封面的硬皮本,装帧精美。翻开教科书,我很奇怪地看到封面后面有好些签名,仔细一看,原来是曾经使用过这本书的学生的签名和使用日期,一共有7个之多,也就是说,我的学生起码是这本书的第8个使用者了。询问之下,我才知道,依据美国的义务教育制度,上学不用负担任何费用,连教材都是学校发给,学习完毕交还学校。学生在使用期间要爱护书本,不得在书上写字、作标记,若毁坏则要赔偿。由此,这本书从1997年9月首次使用,到现在将近4年,几经易主,依然光洁如新。

  这本书,让我想起我国中小学生的教材。据我所知,我国教科书的换版速度并不快,如果能够学习美国的这种方法,即使按使用年限让学生负担使用费,也能使上学费用大为降低,使许多学生重返校园。这对节省资源亦有重大意义。

  例如,我国1997年在校中、小学生21183.7万人(《中国人口统计年鉴1998》),按平均每年每人使用教材6本算,每年耗用教材12.71亿本,按平均每本教材10元算,循环使用教材一年省下的资金约127亿元,占当年国家财政用于教育支出的1545.82亿元(《中国财政年鉴2000》)的8.2%。何况学生的数目每年都在增加,且每年使用教材不止6本,则实际耗用资金远不止于此。考虑到木材资源的节省和对环保的作用,教材循环再用的意义就更深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