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有“活动”课程发展成为由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组成的综合实践活动受到特别重视,被新增为必修课程,特别是让学生自主、探索的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新课程中占有突出位置———
从新学年开始,浙江教育部门适当调整了该省普通高中的教学目标,明确教育不再单纯以学科为中心,而是强调与现实生活及学生经验的联系,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对原有普通高中课程也进行了调整,理科课程内容难度进一步降低,增加了文科课程的人文精神。
据有关老师介绍,与原有课程体系和课本相比,新课程体系和新课本的最大变化在于:一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科均分选修、必修两种课本,学生自主选择课程余地大大加强;二是新增了“地方和学校选修课”,使学校能进行符合当地实际需要的课程教育;三是把单纯的体育课本扩充为“体育与健康”,身体保健和心理健康成为其中重要内容;音乐和美术合并为“艺术”课,与体育一样成为学生必修课程。在具体课程内容上,更接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如语文课程增加了“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提高人文素质”等内容,淡化分析性操作,加强对诵读、积累、感悟和熏陶的要求,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性、实践性,弱化对学生带有强制性的训练等。
值得一提的是,原有“活动”课程发展成为由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组成的综合实践活动受到特别重视,被新增为必修课程,特别是让学生自主、探索的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新课程中占有突出位置。
据了解,浙江普通高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是让学生以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感兴趣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研究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据悉,此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以后,浙江学生每学年一般要承担两个以上专题的研究。
有关老师认为,由于研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力,课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实际上是通过教与学传统方式的改变,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上,使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性学习。
据了解,浙江此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虽然各科都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但对学生的评价关注并不是研究成果、学术水平的高低,而是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强调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归纳、整理资料,以及信息处理反馈,注重研究过程。有关老师认为,这样的课程,在整个高中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完善学生的基本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位高中老师说,普通高中教育不能仅仅为升大学做准备,它应该为学生继续学习、参与未来工作、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浙江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改革的关键在于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人本位”特点,如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地位,强调与现实生活及学生经验的联系,充分重视对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它在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同时,通过学生亲身体验进行探索性、研究性、自主性的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据悉,新课程体系的改革得到了浙江省教育界的热烈响应。如舟山市就积极准备在高中开展海洋课程教育。杭州市的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也特地编写了一整套规范的社会实践教材。在此之前,浙江有的中学已率先行动,杭州市学军中学的学生,上学期申报的课题上至天文,下到地理,许多学生走出教室,进行调查研究、资料检索等。
据了解,实施新课程以后,浙江高中毕业生高考仍将参加全国统一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根据新课程的内容和要求统一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