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在一些学校采访了解到,由于一些学校不理解研究性学习的深刻内涵,把过去的许多课外活动安排在这门课上,有的当作活动课,有的干脆放弃了开课的打算。由于没有大纲和教材,多年来习惯于依纲靠本教书的教师忽然觉得没了抓手,普遍感到无从下手。
坦率地讲,改变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差的现状,开展研究性学习是良方。近年来,基础教育质量不尽如人意、效益不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改变这一现象最根本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使学生学会自主性、探索性、研究性学习,这是目前国际课程改革的一种新趋势。
先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上海市普通高中,经过三年的实验,已经取得显著成果,校长和教师普遍反映,研究性学习是转变学习方式的有效手段之一,这是一种科学的、先进的、高层次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学生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身边的许多小事入手,选择了许许多多感兴趣的研究专题。例如,上海七宝中学开展的“复合地板研究”、“城市光污染的预防”、“废电池回收”、“生活垃圾的分类与处理”的研究,还有农村中学进行的“粘虫诱测与防治预报”研究,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开展的“小博士”工程也是一种研究性学习,“京城三轮”、“北京的四合院”、“北京名人故居”等都是学生自己选的题目。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所获得的观察事物、收集信息资料、实践操作能力是传统教学很难得到的。实践表明,研究性学习不仅在高中阶段、初中阶段可以开展,小学也可以开展,它的形式和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研究性学习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课程的实施大量地依赖教材、教师和校园以外的资源。这种学习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它改变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使他们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中获得一种新的学习体验。研究性学习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和选择权,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在课题研究中涌现出不少奇思妙想,用科学、创新的精神去学习、探索成了学生最大的乐趣。研究性学习课程不仅仅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是通过改变学习方式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它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空间。因此,研究性学习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值得注意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不仅仅针对学生而言,它将在教育领域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涉及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也涉及校长办学思想的转变、学校管理模式的转变。正如专家所言,这种学习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教师将失去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
研究性学习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每一位教师都应当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具有一专多能、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具有指导学生进行研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