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开学第一天,两个热线电话“举报”了两个新老师的故事。
本报实习记者 陆纯报道 DrKai-AlexanderSchlevoqt很开心地举着自己的工作证向记者展示:“你看,我是北大的职工呢!”他的中文名字叫师凯亚,今年8月他被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高薪聘请为外籍教授、高级研究。当他举着代表北大正式职工的棕色工作证去院办办理手续时,他骄傲极了。
昨天是师凯亚第一次给学生们上课。师凯亚用中文上课让学生们吃了一大惊。学生们被他所吸引,学生何杰说:“《战略管理》这门课他主要用的是案例教学法,气氛被调动得很活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另一位同学说:“让我吃惊的是师教授一直在向我们灌输一个概念,那就是要对自己有信心,对自己的国家有信心,不盲目学习西方。”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副院长张维迎先生告诉记者:“师凯亚是位年轻有为的专家,毕业于英国最好的经济学府———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获牛津大学理学博士、哈佛大学MBA博士后。北大聘请这样的外籍专家是为了让国外高水平的教学理念走进来。”
本报记者杨晓光报道昨天早上7∶30,38岁的伍琪凯梦老师走上北京十一学校高一(6)班讲台,开始了她中学语文教学的第一堂课。
“你们是我教过的年级最低的学生,但给你们上课却是我压力最大的工作……”
其实,这堂课对高一(6)班的41位同学也是不寻常的,这不仅是他们高中阶段的第一堂语文课,而且伍老师是他们的第一位具有博士学位的老师。
伍琪凯梦是今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的文化语言学博士生,也是布依族的第一位女博士。前前后后读了二十多年书,在贵州、北京的几所大学里教过书的伍老师称自己的选择是一次新的人生挑战。
“同学们,信任在一个人的心里会产生什么?”
第一堂课上,伍琪凯梦问她的学生们,也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