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西部学校:我请的人咋进不来?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10-30

  西部地区的一位教育行政部门的负责人日前忧心忡忡地对记者说,由于西部地区的人事制度改革比较滞后,跟不上教育改革步伐,导致教育改革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从而使素质教育的推行和实施受到严重影响。

  镜头一:学校想用的人进不来

  为了了解西部地区人事制度改革滞后给教育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带来的影响,记者对一些学校进行了采访。

  一听说“编制”二字,某中学校长便有些激动。原来,这所中学急需一名高中英语教师和一名高中物理教师。为了能够引进这两位教师,学校想了许多办法,总算将其“挖”过来。然而令这位校长没有想到的是,当他到人事部门为这两位教师办理调动手续时,却被告知:没有编制,无法调入。结果是,到如今学校依然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和一名物理教师。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西部地区,许多学校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形。一位学校负责人说,要提高教师素质,推行竞争机制是有效的办法,要体现竞争,首先要建立淘汰机制。由于编制限制,学校连教师都不够用,怎么去淘汰,去更新。

  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素质,这就需要学校不断地引进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可“编制”二字,就把这条路给堵死了。

  镜头二:学校不想用的人出不去

  布局调整后,某中学的生源较过去有了大幅减少。目前,该学校有教职员工120人,而人事部门给他们定的编制是170人。按照实际情况,该校只需100人即可正常运转,多出20人为富余人员,但由于该校还有50个空编制,人事部门在分配人员时,还照样安排,造成一批人无事可干,却照拿工资。

  某职业中专只需5个人搞后勤工作,可由于学校人员太多,到目前发展到30多人搞后勤,结果是效率低下,人浮于事,使得学校的办学效益无法提高。一次,学校负责人在向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汇报工作时提到这一问题,该领导鼓励校长大胆改革,精简人员,提高效益。领到这一“尚方宝剑”,校长一回到学校便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提出要改革的想法。当场就有人站出来反对,并指责校长说,我们都在人事部门有编制,是国家正式职工,我们的工资由财政发放,学校无权精简我们。没过几天,还是那位领导给校长打来电话,希望从稳定的角度出发,不要精简有编制的人,并说,即便学校这样做了,人事部门也不会同意的。

  这位校长说,现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遇到困难,必须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可遗憾的是,学校不想用的人出不去,而想要引进的人又进不来。

  镜头三:无法推行真正的“聘任制”

  某学校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师素质提高,决定在全校教师中推行“聘任制”。

  听说要实行聘任制,学校教师以为就是走走形式、赶时髦而已,谁知,学校决定把工作业绩与工资挂钩,对教师实行动态管理。这下可捅了马蜂窝,大部分教师持反对意见,因为他们有编制,拿财政工资,是国家干部,由人事部门管理,学校怎能随便对其工资作出调整?很快,学校的做法便受到了人事部门的批评,结果“聘任制”实施不了。

  某校负责人说,在现行的人事制度下,是无法推行真正意义上的“聘任制”的,因为教师的管理权属于人事部门,学校没有更大的自主权。真正意义上的“聘任制”无法推行,从而使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教师素质的又一条路被堵住了。

  对策:“编制”应变静态为动态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人事部门存在的因“编制”问题而引起的学校用人难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事部门对编制的管理是静态的。有关专家指出,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机构,有其特殊性,人事变动频率较高。学校会因为学生的增多而增加教师,也会因为办学规模的缩小而减少教师。人事部门“静态”的“编制”管理体制显然不能适应学校对人才管理的需要。因此,人事部门应改革“编制”管理,变静态为动态,根据学校实际需要,增减编制,这样做可保证学校想要的人能够进得来,学校不需要的人才能够出得去,使学校教师队伍状况始终处在最优的组合状态下。

  目前,在西部地区,由于人事制度改革比较滞后,使得学校在用人上没有自主权,从而导致学校的管理秩序无法理顺。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人事部门应该转变观念,应更多地从“服务”的角度出发,为教育改革解决实际问题,为教育改革保驾护航。